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摆振现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摆振问题理论背景 | 第19-29页 |
2.1 摆振现象中关键问题分析 | 第19-21页 |
2.1.1 复杂多自由度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分析 | 第19-20页 |
2.1.2 多随机干扰下高维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求解 | 第20-21页 |
2.1.3 确定主要影响参数或优化机构的解决原则 | 第21页 |
2.2 多自由度非线性系统的建模求解方法 | 第21-26页 |
2.2.1 多自由度系统建模方法 | 第21-24页 |
2.2.2 非线性振动分析求解方法 | 第24-26页 |
2.3 复杂多自由度非线性系统的振动控制方法 | 第26-29页 |
2.3.1 固有频率控制 | 第26页 |
2.3.2 阻尼的应用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摆振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29-51页 |
3.1 五自由度前轮摆振模型 | 第29-39页 |
3.1.1 机械模型 | 第29-30页 |
3.1.2 动力学平衡方程 | 第30-37页 |
3.1.3 轮胎动态侧偏力模型 | 第37-39页 |
3.1.4 轮胎滚动约束方程 | 第39页 |
3.2 基于Hopf定理的定性分析 | 第39-44页 |
3.3 基于Matlab/Simulink建模的定量分析 | 第44-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不光滑非线性因素下摆振模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51-71页 |
4.1 非线性悬架系统 | 第51-58页 |
4.1.1 非线性阻尼器模型 | 第51-52页 |
4.1.2 非线性弹簧模型 | 第52-53页 |
4.1.3 非线性悬架系统定性与定量分析 | 第53-58页 |
4.2 悬架系统垂横向间耦合 | 第58-65页 |
4.2.1 悬架系统垂横向间耦合建模 | 第58-61页 |
4.2.2 悬架系统垂横向耦合定量分析 | 第61-65页 |
4.3 运动幅间隙与干摩擦 | 第65-69页 |
4.3.1 运动幅间隙与干摩擦建模 | 第66-68页 |
4.3.2 运动幅间隙与干摩擦定量分析 | 第68-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摆振试验车的试制与运行 | 第71-87页 |
5.1 整车总体设计方案和指标 | 第71-73页 |
5.2 关键子系统和零部件仿真分析与制造 | 第73-81页 |
5.2.1 悬架子系统 | 第73-76页 |
5.2.2 动力驱动子系统 | 第76-78页 |
5.2.3 传感器 | 第78-80页 |
5.2.4 其他子系统 | 第80-81页 |
5.3 试验车的运行与路试 | 第81-82页 |
5.4 基于摆振试验车的摆振试验 | 第82-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91页 |
6.1 总结 | 第87-88页 |
6.2 展望 | 第88-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作者简介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