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评析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研究工具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研究工具 | 第16-17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7-18页 |
1.4.1 主要内容 | 第17页 |
1.4.2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23页 |
2.1.1 职业倦怠 | 第18-21页 |
2.1.2 人力资源管理 | 第21-23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2.2.1 三维度理论 | 第23页 |
2.2.2 匹配—不匹配模型 | 第23-24页 |
2.2.3 工作要求—工作资源模型 | 第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实证调查情况分析 | 第25-35页 |
3.1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 第25-29页 |
3.1.1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 第25-26页 |
3.1.2 背景性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情况的影响 | 第26-29页 |
3.2 幼儿园人力资源指数分析 | 第29-33页 |
3.2.1 不同体制幼儿园人力资源指数差异分析 | 第30-32页 |
3.2.2 城乡幼儿园人力资源指数差异分析 | 第32-33页 |
3.3 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关系分析 | 第33-34页 |
3.3.1 幼儿园人力资源指数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关系分析 | 第33页 |
3.3.2 幼儿园人力资源各个分指数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关系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 第35-41页 |
4.1 薪酬福利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5-36页 |
4.1.1 薪酬福利外部公平性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5页 |
4.1.2 薪酬福利内部公平性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 绩效考核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1 绩效考核激励性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6页 |
4.2.2 绩效考核公平性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 培训开发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1 培训开发机会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7页 |
4.3.2 培训开发合理性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7-38页 |
4.4 工作分工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8-39页 |
4.4.1 工作量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8页 |
4.4.2 分工明确性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8-39页 |
4.5 组织生态环境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9-40页 |
4.5.1 组织文化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9页 |
4.5.2 员工关怀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减轻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 | 第41-48页 |
5.1 树立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 第41-42页 |
5.2 完善薪酬福利制度,提高幼儿教师待遇 | 第42-43页 |
5.2.1 切实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增加外部公平性 | 第42页 |
5.2.2 设计合理薪酬福利制度,提高内部公平性 | 第42-43页 |
5.3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 | 第43-44页 |
5.3.1 提高绩效考核的激励性 | 第43-44页 |
5.3.2 提高绩效考核的公平性 | 第44页 |
5.4 完善培训制度,建立多元师资培训体系 | 第44-45页 |
5.4.1 增加师资培训机会 | 第44页 |
5.4.2 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培训计划 | 第44-45页 |
5.5 重视员工关怀,增强幼儿教师归属感 | 第45-46页 |
5.5.1 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增强幼儿教师自豪感 | 第45-46页 |
5.5.2 重视员工关怀,增强幼儿教师归属感 | 第46页 |
5.6 制作工作说明书,合理安排工作 | 第46-47页 |
5.6.1 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 | 第46-47页 |
5.6.2 明确工作分工和工作任务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研究工具(部分)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