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9页 |
0.1 生境 | 第11-13页 |
0.1.1 摄食生境概念及重要性 | 第11-12页 |
0.1.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0.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0.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0.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页 |
0.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9页 |
0.3.1 研究对象与区域 | 第15-17页 |
0.3.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一章 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典型生境中褐菖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9-32页 |
1.1 前言 | 第19页 |
1.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1.2.1 数据来源 | 第19-20页 |
1.2.2 褐菖鲉的体长和体质量关系 | 第20页 |
1.3 结果 | 第20-30页 |
1.3.1 褐菖鲉的体长分布 | 第20-28页 |
1.3.2 褐菖鲉的体长-体质量关系 | 第28-30页 |
1.4 讨论 | 第30-32页 |
1.4.1 典型生境中褐菖鲉体长分布特征 | 第30页 |
1.4.2 典型生境中褐菖鲉体长与体质量差异及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第二章 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典型生境中褐菖鲉的摄食习性 | 第32-44页 |
2.1 前言 | 第32-33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33-34页 |
2.2.1 数据来源 | 第33页 |
2.2.2 胃含物分析 | 第33页 |
2.2.3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33-34页 |
2.2.4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2.3 结果 | 第34-42页 |
2.3.1 典型生境中褐菖鲉的食物组成 | 第34-38页 |
2.3.2 典型生境中褐菖鲉摄食种类随月份的变化 | 第38-39页 |
2.3.3 典型生境中褐菖鲉摄食随体长的变化 | 第39-40页 |
2.3.4 典型生境中褐菖鲉碳氮稳定同位素值随体长的变化 | 第40-42页 |
2.4 讨论 | 第42-44页 |
2.4.1 典型生境中褐菖鲉摄食差异的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2.4.2 典型生境中褐菖鲉发生食性转换现象 | 第43页 |
2.4.3 典型生境中褐菖鲉的营养级比较 | 第43-44页 |
第三章 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典型生境中褐菖鲉摄食生境的选择 | 第44-58页 |
3.1 前言 | 第44-45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3.2.1 数据来源 | 第45页 |
3.2.2 碳氮稳定同位素测试 | 第45-46页 |
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6页 |
3.3 结果 | 第46-57页 |
3.3.1 典型生境中褐菖鲉及其潜在食源稳定同位素组成 | 第46-52页 |
3.3.2 典型生境中褐菖鲉的食物组成 | 第52-57页 |
3.4 讨论 | 第57-58页 |
3.4.1 典型生境中潜在食源的贡献差异 | 第57-58页 |
3.4.2 褐菖鲉摄食生境选择 | 第58页 |
第四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 第58-59页 |
4.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58-59页 |
4.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