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实践性环节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 第12-20页 |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 第12-16页 |
1.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内涵 | 第12-13页 |
2.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特点 | 第13页 |
3.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 第13-15页 |
4.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 第15-16页 |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关系 | 第16-18页 |
1.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环节 | 第16页 |
2.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环节 | 第16-17页 |
3.实践环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 | 第17-18页 |
三、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环节的意义 | 第18-20页 |
1.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环节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 | 第18-19页 |
2.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环节是促进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19页 |
3.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环节是促使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 第19页 |
4.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环节是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措施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环节的理论依据和国外经验借鉴 | 第20-29页 |
一、中国古代知行观的历史演变及思想精华 | 第20-21页 |
1.知与行 | 第20-21页 |
2.知与行、理论与实践含义的反思 | 第21页 |
二、中国近现代知行观的发展与完善 | 第21-22页 |
1.孙中山的"行先知后"与"知难行易"知行观的发展 | 第21页 |
2.陶行知的道德教育实践观 | 第21-22页 |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包含的实践教育的观点 | 第22-24页 |
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认识论 | 第22页 |
2.毛泽东的知行观 | 第22-23页 |
3.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知行观 | 第23-24页 |
4.江泽民的知行观 | 第24页 |
5.胡锦涛对知行观认识论的超越与发展 | 第24页 |
四、西方大学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德育实践 | 第24-29页 |
1.西方大学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实践表现 | 第24-26页 |
2.西方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特点 | 第26-27页 |
3.西方高校隐性课程教育形式对我国高校德育实践的启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9-40页 |
一、当前大学思想道德教育中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1.实践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2.实践教育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3.实践教育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4.实践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5.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环节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34-40页 |
1.家庭教育因素 | 第34-35页 |
2.学校教育因素 | 第35-37页 |
3.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37-38页 |
4.历史因素的影响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实践性环节的基本对策 | 第40-69页 |
一、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的实践意识 | 第40-44页 |
1.在德育实践中主动关爱学生 | 第41-42页 |
2.在德育实践中不断激励学生 | 第42页 |
3.在德育实践中注重因材施教 | 第42-43页 |
4.在德育实践中正确疏导学生 | 第43页 |
5.在德育实践中体现人格平等 | 第43-44页 |
二、明确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性环节的目标和内容 | 第44-46页 |
1.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性环节的目标 | 第44-45页 |
2.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性环节的内容 | 第45-46页 |
三、拓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实践性教育的途径 | 第46-60页 |
1.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 第46-49页 |
2.科技创新与自主创业 | 第49-51页 |
3.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 | 第51-53页 |
4.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 | 第53-56页 |
5.就业能力与职业导航 | 第56-57页 |
6.心理健康与素质拓展 | 第57-60页 |
四、营造和谐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和氛围 | 第60-64页 |
1.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 | 第60-61页 |
2.建设高区别度的大学环境视觉识别系统 | 第61-62页 |
3.深度整合校园传媒的实践育人功能 | 第62-64页 |
五、健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实践性环节的运行机制 | 第64-69页 |
1.建立高瞻远瞩、以人为本的组织领导机制 | 第64页 |
2.建立单独立项、专款专用的经费保障机制 | 第64-65页 |
3.建立科技转化、合作双赢的校企(地)合作机制 | 第65-66页 |
4.建立科学合理、有效互动的反馈评价机制 | 第66-67页 |
5.建立权责明晰、各司其职的部门协作管理机制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详细摘要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