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基于生态修复的岫岩县小黄河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6-21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3 国内外发展趋势第20-21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1-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21页
        1.4.2 研究方法第21-23页
    1.5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4-32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4-25页
        2.1.1 河道第24页
        2.1.2 生态修复第24页
        2.1.3 河道修复第24页
        2.1.4 生态景观第24页
        2.1.5 景观生态廊道第24页
        2.1.6 都市旅游慢行系统第24-25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5-26页
        2.2.1 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第25页
        2.2.2 生态景观设计理论第25-26页
        2.2.3 人性化的景观设计理论第26页
        2.2.4 可持续的景观设计理论第26页
    2.3 国内外优秀案例研究第26-30页
        2.3.1 新加坡加冷河改造工程第26-27页
        2.3.2 韩国清溪川改造工程第27-29页
        2.3.3 秦皇岛护城河景观改造工程第29-30页
        2.3.4 福州城区内河整治工程第30页
    2.4 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小黄河概况及现状分析第32-44页
    3.1 概况研究第32-35页
        3.1.1 岫岩县区域自然地理概况第32页
        3.1.2 岫岩县历史文化特征第32-33页
        3.1.3 岫岩县水系总体概况第33-34页
        3.1.4 小黄河流域概况第34-35页
        3.1.5 研究对象介绍第35页
    3.2 小黄河滨水空间现状分析第35-36页
        3.2.1 地形地貌分析第35页
        3.2.2 水文条件分析第35-36页
        3.2.3 现状植被分析第36页
        3.2.4 现状土壤分析第36页
    3.3 现状问题产生原因分析第36-40页
        3.3.1 水量不足第36-37页
        3.3.2 水质污染严重第37-38页
        3.3.3 近自然河道河形被破坏,河道渠化严重第38页
        3.3.4 滨河景观空间极度缺失、河道生态防护林地退化严重第38-39页
        3.3.5 自然生态群落破坏殆尽第39-40页
    3.4 小黄河河道生态修复与景观空间改造的必要性第40-42页
        3.4.1 对形成生态宜居的城市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第40页
        3.4.2 小黄河生态修复与景观改造对岫岩县水系的重要影响第40页
        3.4.3 小黄河自身水利、生态的迫切需求第40-41页
        3.4.4 对完善岫岩县河流绿色生态网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第41页
        3.4.5 改善小黄河沿河居民生活环境需求的必要性第41-42页
    3.5 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小黄河河道生态修复策略第44-52页
    4.1 河道生态修复策略总体方案第44-46页
        4.1.1 桓盖公路至岫玉大街段第44页
        4.1.2 岫玉大街至岫岩镇站前小学段(规划宝玉街)第44-45页
        4.1.3 岫岩镇站前小学至小黄河大雅河入河口(滨河路)段第45-46页
    4.2 小黄河河道生态修复研究分析第46-47页
        4.2.1 小黄河河道生态修复理论研究的效益分析第46页
        4.2.2 小黄河河道生态修复理论研究第46-47页
    4.3 小黄河河道生态修复原则第47-48页
        4.3.1 生态优先原则第47页
        4.3.2 河道生态修复与景观改造结合原则第47页
        4.3.3 以人为本原则第47页
        4.3.4 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第47-48页
    4.4 河道生态修复措施研究第48-51页
        4.4.1 污染源治理第48页
        4.4.2 生态修复技术第48页
        4.4.3 驳岸处理方法第48-51页
        4.4.4 岸坡绿化工程第51页
    4.5 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小黄河滨河景观空间改造设计第52-74页
    5.1 滨河景观改造设计的探索第52-54页
        5.1.1 滨河景观改造设计方法第52-53页
        5.1.2 滨河景观改造设计总体构思第53-54页
    5.2 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第54-58页
        5.2.1 总体平面方案第54页
        5.2.2 功能分区第54-58页
    5.3 滨河景观生态廊道的规划建设第58-60页
        5.3.1 景观生态廊道的分类第58-59页
        5.3.2 景观生态廊道的空间格局特点第59-60页
        5.3.3 景观生态廊道的修复与延伸第60页
    5.4 滨河空间绿地系统恢复与完善第60-65页
        5.4.1 滨河绿地的重要功能第60-61页
        5.4.2 多层次植被恢复与完善第61-62页
        5.4.3 分区植物特色设计第62-65页
    5.5 滨河交通系统组织规划第65-67页
        5.5.1 现状交通系统分析第65页
        5.5.2 慢行系统可达性设计第65-67页
    5.6 景观节点改造升级第67-72页
        5.6.1 景观节点的现状分析第67-69页
        5.6.2 重要节点景观改造设计第69-72页
    5.7 小结第72-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6.1 结论第74-75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附录第78-94页
作者简介第94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4-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轮全地形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下一篇:基于Kinect的三维模式识别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