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6-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1.4 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4-38页 |
2.1 就业效应的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2.1.1 直接就业效应 | 第24-26页 |
2.1.2 间接就业效应 | 第26页 |
2.2 直接就业吸纳效应 | 第26-30页 |
2.2.1 基于产业的视角 | 第26-28页 |
2.2.2 基于社会保险的视角 | 第28页 |
2.2.3 基于宏观经济因素的视角 | 第28-30页 |
2.3 间接就业拉动效应 | 第30-36页 |
2.3.1 基于宏观传导机制的视角 | 第30-33页 |
2.3.2 基于微观传导机制的视角 | 第33-36页 |
2.4 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理论基础与传导机制分析 | 第38-60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38-43页 |
3.1.1 产业结构理论 | 第38-40页 |
3.1.2 西方就业理论 | 第40-42页 |
3.1.3 企业理论 | 第42-43页 |
3.2 保险业间接就业效应的宏观传导机制 | 第43-49页 |
3.2.1 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渠道 | 第43-46页 |
3.2.2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 | 第46-49页 |
3.2.3 研究假设 | 第49页 |
3.3 保险业间接就业效应的微观基础和传导机制 | 第49-59页 |
3.3.1 微观基础 | 第49-51页 |
3.3.2 传导机制 | 第51-52页 |
3.3.3 理论模型推导 | 第52-58页 |
3.3.4 研究假设 | 第58-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保险业直接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60-80页 |
4.1 就业规模效应 | 第60-72页 |
4.1.1 就业弹性系数分析 | 第60-64页 |
4.1.2 结构偏离度分析 | 第64-67页 |
4.1.3 回归模型分析 | 第67-72页 |
4.2 就业质量效应 | 第72-79页 |
4.2.1 就业结构分析 | 第72-74页 |
4.2.2 就业薪酬分析 | 第74-76页 |
4.2.3 就业稳定性分析 | 第76-7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保险业间接就业效应:基于宏观视角的实证分析 | 第80-102页 |
5.1 实证研究设计 | 第80-85页 |
5.1.1 计量模型设定 | 第80-83页 |
5.1.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83-84页 |
5.1.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84-85页 |
5.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85-100页 |
5.2.1 保险业宏观间接就业效应的检验 | 第85-92页 |
5.2.2 经济增长作为中介变量的检验 | 第92-10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6章 保险业间接就业效应:基于微观视角的实证分析 | 第102-120页 |
6.1 实证研究设计 | 第102-109页 |
6.1.1 计量模型设定 | 第102-105页 |
6.1.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105-107页 |
6.1.3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性检验 | 第107-109页 |
6.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9页 |
6.2.1 保险业微观间接就业效应的检验 | 第109-112页 |
6.2.2 保险业发展对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的检验 | 第112-114页 |
6.2.3 企业融资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的检验 | 第114-11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0-12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20-121页 |
7.2 对策建议 | 第121-122页 |
7.3 后续展望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7页 |
致谢 | 第137-139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