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资助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与缩略语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续随子概述 | 第12-14页 |
1.1.1 续随子形态与分布 | 第12页 |
1.1.2 续随子的价值 | 第12-13页 |
1.1.3 续随子生物柴油的制作工艺及开发利用 | 第13-14页 |
1.2 油体及油体蛋白 | 第14-16页 |
1.2.1 油体概述 | 第14-15页 |
1.2.2 油体结合蛋白 | 第15-16页 |
1.3 Solexa转录组测序 | 第16-19页 |
1.3.1 转录组 | 第16-17页 |
1.3.2 Solexa测序技术 | 第17-19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第2章 续随子多器官转录组测序分析 | 第20-29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0-21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页 |
2.2.1 续随子总RNA的提取 | 第21页 |
2.2.2 续随子转录组测序 | 第2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8页 |
2.3.1 读段(Reads)处理 | 第21-22页 |
2.3.2 读段的污染检测 | 第22-23页 |
2.3.3 从头组装 | 第23-24页 |
2.3.4 功能注释统计结果 | 第24-25页 |
2.3.5 Unigene的KOG注释分类 | 第25-26页 |
2.3.6 Unigene的KEGG功能注释 | 第26-27页 |
2.3.7 Unigene的GO注释 | 第27-28页 |
2.4 讨论 | 第28-29页 |
第3章 续随子油体蛋白Oleosin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第29-43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29-31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3.1.3 实验试剂及溶液 | 第30-3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3.2.1 续随子油体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1页 |
3.2.2 续随子总RNA提取 | 第31页 |
3.2.3 RT-PCR | 第31页 |
3.2.4 油体蛋白基因的克隆 | 第31-33页 |
3.2.5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3页 |
3.2.6 重组蛋白诱导表达 | 第33-34页 |
3.2.7 荧光定量PCR | 第3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1页 |
3.3.1 续随子油体蛋白性质及氨基酸组成 | 第34-35页 |
3.3.2 续随子油体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35-37页 |
3.3.3 续随子油体蛋白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分析 | 第37页 |
3.3.4 续随子油体蛋白的系统进化关系 | 第37-38页 |
3.3.5 续随子油体蛋白的分类 | 第38-39页 |
3.3.6 续随子油体蛋白基因在不同时期及处理下的各器官中的表达情况 | 第39-40页 |
3.3.7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验证 | 第40-41页 |
3.3.8 重组油体蛋白诱导表达检测 | 第41页 |
3.4 讨论 | 第41-43页 |
第4章 两个产地续随子种子油体提取及其脂肪酸成分比较分析 | 第43-49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4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4.2.1 油体提取 | 第43页 |
4.2.2 油体极性脂与中性脂的分离与提取 | 第43-44页 |
4.2.3 脂肪酸成分测定与分析 | 第44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4-47页 |
4.3.1 种子及油体比较 | 第44-45页 |
4.3.2 种子和油体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 第45-46页 |
4.3.3 油体极性脂与中性脂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 第46-47页 |
4.4 讨论 | 第47-4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