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园林景观材料的形态语言表达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对象与相应概念 | 第10-12页 |
1.3.1 景观材料 | 第10-12页 |
1.3.2 形态语言表达 | 第12页 |
1.3.3 语言表达与材料在景观设计中的联系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园林景观材料研究概况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2.1 园林景观材料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2.1.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2.2 园林景观材料的历时性 | 第16-18页 |
2.2.1 以材料与技术进步演变的近代流派 | 第16-17页 |
2.2.2 工业革命的兴起 | 第17页 |
2.2.3 现代时期 | 第17页 |
2.2.4 多元化的当代 | 第17-18页 |
2.3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8-21页 |
2.3.1 结构形态学理论 | 第18-19页 |
2.3.1.1 结构形态与结构形态学 | 第18页 |
2.3.1.2 结构形态设计的特点 | 第18-19页 |
2.3.2 结构形态设计美学理论 | 第19-20页 |
2.3.3 语言符号理论 | 第20-21页 |
第3章 园林景观材料形态语言表达的特性 | 第21-27页 |
3.1 材料的形态语言表达的功能特性 | 第21-22页 |
3.1.1 装饰功能 | 第21页 |
3.1.2 空间调节功能 | 第21-22页 |
3.2 景观材料形态语言表达的视觉特性 | 第22-24页 |
3.2.1 色彩 | 第22页 |
3.2.2 肌理 | 第22-23页 |
3.2.3 形态 | 第23-24页 |
3.2.4 尺度 | 第24页 |
3.2.4.1 多重尺度 | 第24页 |
3.2.4.2 视觉连续性 | 第24页 |
3.3 景观材料形态语言表达感觉特性 | 第24-25页 |
3.3.1 质感 | 第24-25页 |
3.3.2 空间整体的感知 | 第25页 |
3.4 景观材料形态语言表达的内部特性 | 第25-27页 |
3.4.1 地域性与文化性 | 第25-26页 |
3.4.2 情感表达 | 第26-27页 |
第4章 园林景观材料形态语言表达方式研究 | 第27-40页 |
4.1 材料设计语汇 | 第27-34页 |
4.1.1 字 | 第27-29页 |
4.1.2 词 | 第29-33页 |
4.1.2.1 理性秩序组合 | 第29-30页 |
4.1.2.2 感性自然组合 | 第30-31页 |
4.1.2.3 软硬质感组合 | 第31页 |
4.1.2.4 混合式组合 | 第31-33页 |
4.1.3 句 | 第33-34页 |
4.2 语法 | 第34-38页 |
4.2.1 语法概述 | 第34页 |
4.2.2 语法构成 | 第34-35页 |
4.2.3 尺度 | 第35-36页 |
4.2.3.1 多重尺度 | 第35页 |
4.2.3.2 视觉连续性 | 第35-36页 |
4.2.4 景观空间之时间性及空间性 | 第36页 |
4.2.5 材料的本土性 | 第36-37页 |
4.2.6 修辞 | 第37-38页 |
4.3 材料语言表达处理手法 | 第38-40页 |
4.3.1 材料细部应用方法 | 第38页 |
4.3.2 材料色彩组合 | 第38-39页 |
4.3.3 形态应用方法 | 第39-4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品集 | 第44-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