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鱼病学论文--微生物性鱼病论文--细菌性鱼病论文

sRNA分子在溶藻弧菌黏附过程中的调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2-21页
    1.1 溶藻弧菌研究概况第12-13页
        1.1.1 溶藻弧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2页
        1.1.2 溶藻弧菌流行病学第12页
        1.1.3 溶藻弧菌致病机理第12-13页
    1.2 溶藻弧菌粘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1 溶藻弧菌粘附研究概况第13页
        1.2.2 细菌粘附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 细菌SRNA研究进展第14-18页
        1.3.1 细菌的sRNA的概念及分类第14页
        1.3.2 细菌sRNA的功能第14-15页
        1.3.3 sRNA的功能研究第15页
        1.3.4 细菌sRNA的作用机制第15-16页
        1.3.5 细菌sRNA的研究技术第16页
        1.3.6 细菌sRNA的筛选及鉴定方法第16-17页
        1.3.7 细菌sRNA靶基因的筛选与鉴定第17-18页
        1.3.8 细菌sRNA的验证第18页
    1.4 RNA干扰(RNAI)第18-20页
        1.4.1 RNAi的概念第18页
        1.4.2 RNAi的分子机制第18页
        1.4.3 RNAi的生物功能第18-19页
        1.4.4 RNAi技术第19页
        1.4.5 RNAi技术的应用第19-20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性第20-21页
        1.5.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0页
        1.5.2 本研究的创新性第20-21页
第2章 高通量测序获得溶藻弧菌SRNA的基本信息第21-31页
    2.1 实验材料第21-22页
        2.1.1 测序菌株第21页
        2.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1-22页
    2.2 实验流程和信息分析流程第22-2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3-29页
        2.3.1 获得sRNA的长度分布第23-24页
        2.3.2 不同处理组所有候选sRNA和uniq_reads第24-25页
        2.3.3 不同处理组sRNA的差异表达第25-27页
        2.3.4 不同处理组靶基因的差异表达第27-29页
        2.3.5 其他数据第29页
    2.4 讨论第29-31页
第3章 溶藻弧菌粘附相关SRNA的预测第31-5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1-32页
        3.1.1 实验用菌第31页
        3.1.2 主要试剂第31页
        3.1.3 主要仪器第31-32页
    3.2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32-35页
        3.2.1 sRNA表达分析第32页
        3.2.2 sRNA二级结构预测第32页
        3.2.3 sRNA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分析第32-33页
        3.2.4 定量RT-PCR分析第33-35页
        3.2.5 数据处理第3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5-48页
        3.3.1 sRNA的差异表达第35-36页
        3.3.2 sRNA比对第36-37页
        3.3.3 sRNA靶基因第37-39页
        3.3.4 sRNA二级结构预测第39-42页
        3.3.5 QPCR分析第42页
        3.3.6 靶基因GO分析第42-45页
        3.3.7 靶基因KEGG分析第45-46页
        3.3.8 靶基因COG功能划分第46-48页
    3.4 讨论第48-51页
第4章 SRNA对趋化通路中粘附相关基因的抑制作用第51-66页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4.1.1 实验用菌和鱼第51页
        4.1.2 主要试剂第51-52页
        4.1.3 主要仪器第52页
    4.2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52-59页
        4.2.1 通路分析第52页
        4.2.2 基因沉默第52-53页
        4.2.3 溶藻弧菌总RNA提取第53-54页
        4.2.4 反转录第54-55页
        4.2.5 PCR扩增第55-56页
        4.2.6 PCR产物回收第56页
        4.2.7 sRNA和靶基因定量RT-PCR分析第56-58页
        4.2.8 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的粘附实验第58-5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9-64页
        4.3.1 趋化通路第59-60页
        4.3.2 sRNA和靶基因QPCR第60页
        4.3.3 sRNA二级结构预测第60-61页
        4.3.4 候选sRNA907基因沉默和QPCR第61-62页
        4.3.5 候选sRNA431基因沉默和QPCR第62-63页
        4.3.6 候选sRNA103基因沉默和QPCR第63页
        4.3.7 粘附实验第63-64页
    4.4 讨论第64-66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7页
    5.1 结论第66页
    5.2 展望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7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乳腺癌中FOXP3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下一篇:不同发育期大鲵性腺Sox9、Cyp19、Esr1基因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