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5-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1 俘精酰亚胺光致变色化合物 | 第9-15页 |
1.1 俘精酸酐及俘精酰亚胺的结构类型 | 第9-12页 |
1.2 俘精酸酐及俘精酰亚胺的合成方法 | 第12-15页 |
2 吡嗪及其衍生物 | 第15-19页 |
2.1 二酮二胺缩合法 | 第16-17页 |
2.2 Suzuki偶联法 | 第17-19页 |
3 胡椒碱衍生物 | 第19-23页 |
3.1 生物提取法法 | 第19-20页 |
3.2 化学合成法 | 第20-23页 |
第2章 水溶性俘精酰亚胺的合成 | 第23-31页 |
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3-24页 |
2 合成 | 第24-26页 |
2.1 合成路线 | 第24-25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25-26页 |
3 结果和讨论 | 第26-31页 |
3.1 俘精酸酐合成路线的选择 | 第26-27页 |
3.2 俘精酰亚胺合成路线的选择 | 第27页 |
3.3 俘精二酸及俘精酰亚胺的结构表征 | 第27-31页 |
第3章 3-芳基-2,5-二甲基取代吡嗪衍生物的合成 | 第31-37页 |
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1-32页 |
2 合成 | 第32-33页 |
2.1 合成路线 | 第32-33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33页 |
3 结果和讨论 | 第33-36页 |
3.1 产物结构及收率 | 第33页 |
3.2 表征数据 | 第33-35页 |
3.3 原料的选择 | 第35-36页 |
3.4 取代基不同对反应的影响 | 第36页 |
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2,3-二芳基取代吡嗪衍生物的合成 | 第37-45页 |
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7-38页 |
2 合成 | 第38-39页 |
2.1 合成路线 | 第38-39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39页 |
3 结果和讨论 | 第39-43页 |
3.1 产物结构及收率 | 第39-40页 |
3.2 表征数据 | 第40-41页 |
3.3 反应温度时间的确定 | 第41页 |
3.4 碱水溶液对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3.5 底物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42页 |
3.6 芳硼酸结构对反应的影响 | 第42-43页 |
4 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胡椒碱衍生物的合成 | 第45-51页 |
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45-46页 |
2 合成 | 第46-47页 |
2.1 合成路线 | 第46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46-47页 |
3 结果和讨论 | 第47-49页 |
3.1 产物结构及收率 | 第47页 |
3.2 表征数据 | 第47-48页 |
3.3 底物芳胺的结构对反应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49页 |
4 小结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附录 | 第6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