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直流输电技术发展概述 | 第9-12页 |
1.2.2 混联节点换流器故障控制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交直流混联电网短路计算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电网故障下的混联节点换流器故障控制策略 | 第16-28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基于改进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直流侧故障控制策略 | 第16-20页 |
2.2.1 增加辅助电路的旁路或限流措施 | 第16-18页 |
2.2.2 改进的电压源换流器拓扑结构 | 第18-19页 |
2.2.3 混合直流输电结构 | 第19-20页 |
2.3 基于故障电流主动管理的换流器交流侧故障控制策略 | 第20-23页 |
2.3.1 换流器的故障电流主动管理 | 第20-22页 |
2.3.2 参考相位角计算方法 | 第22-23页 |
2.3.3 参考相位角计算方法的验证 | 第23页 |
2.4 不同控制策略与换流器状态的对应关系 | 第23-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3 基于端口暂态量转移矩阵的交直流混联电网对称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 第28-46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交直流混联电网短路计算等值网络 | 第28-30页 |
3.3 交直流换流器端口暂态量转移矩阵 | 第30-38页 |
3.3.1 相控型换流器的端口暂态量转移矩阵 | 第31-33页 |
3.3.2 全控型换流器的端口暂态量转移矩阵 | 第33-38页 |
3.4 消去混联节点的节点电压方程 | 第38-41页 |
3.5 交直流混联电网对称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 第41-44页 |
3.5.1 交流电网三相短路 | 第41-43页 |
3.5.2 直流电网对称短路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4 交直流混联电网对称短路计算与仿真分析 | 第46-64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算例1 | 第46-55页 |
4.2.1 混联节点为相控 | 第47-53页 |
4.2.2 混联节点为全控 | 第53-55页 |
4.3算例2 | 第55-61页 |
4.3.1 混联节点为相控 | 第56-60页 |
4.3.2 混联节点为全控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4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4-75页 |
C.论文参数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