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差速及滑移率控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1-15页 |
1.2.2 轮毂电机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电动汽车差速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电动车轮毂电机建模及转矩预测控制研究 | 第20-34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的类型 | 第20-21页 |
2.3 永磁同步电机结构与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2.3.1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 第21页 |
2.3.2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2.4 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策略 | 第23-27页 |
2.4.1 空间矢量合成算法 | 第24页 |
2.4.2 空间电压矢量扇区判断 | 第24-25页 |
2.4.3 基本电压作用时间计算 | 第25页 |
2.4.4 扇区矢量切换点的确定 | 第25-26页 |
2.4.5 仿真分析 | 第26-27页 |
2.5 转矩预测控制策略研究 | 第27-30页 |
2.5.1 MTPA最大转矩电流比 | 第27-28页 |
2.5.2 改进的转矩预测控制策略 | 第28-30页 |
2.6 仿真分析 | 第30-3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4-50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整车八自由度模型 | 第34-36页 |
3.3 车轮运动模型 | 第36-38页 |
3.3.1 车轮转动方程 | 第36-37页 |
3.3.2 轮胎侧偏角模型 | 第37页 |
3.3.3 垂向力模型 | 第37-38页 |
3.3.4 轮心速度计算模块 | 第38页 |
3.4 轮胎模型 | 第38-41页 |
3.4.1 Dugoff轮胎模型 | 第39-40页 |
3.4.2 修正后的Dugoff轮胎模型 | 第40-41页 |
3.5 驱动系统外特性参数计算 | 第41-44页 |
3.6 二自由度模型 | 第44-45页 |
3.7 仿真模型验证 | 第45-49页 |
3.7.1 建立整车八自由度仿真模型 | 第45-46页 |
3.7.2 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 第46-4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电动汽车差速控制策略研究 | 第50-62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差速控制策略框架研究 | 第50-51页 |
4.3 差速转向模型研究 | 第51-53页 |
4.4 基于滑模控制的上层控制器研究 | 第53-55页 |
4.4.1 理想状态计算 | 第53-54页 |
4.4.2 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54页 |
4.4.3 基于非线性二次规划的轮胎力优化分配 | 第54-55页 |
4.5 轮速控制器设计 | 第55-56页 |
4.6 仿真分析 | 第56-60页 |
4.6.1 高速稳定性仿真工况 | 第57-58页 |
4.6.2 低速差速性仿真工况 | 第58-6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5 考虑滑移率的电子差速控制策略研究 | 第62-78页 |
5.1 路面最佳滑移率辨识 | 第62-64页 |
5.1.1 滑移率理论分析 | 第62-63页 |
5.1.2 最佳滑移率估算 | 第63-64页 |
5.2 滑移率控制策略研究 | 第64-66页 |
5.2.1 基于滑模理论的滑移率控制器 | 第64-65页 |
5.2.2 车轮纵向轮胎力估计 | 第65页 |
5.2.3 低附着路面仿真验证 | 第65-66页 |
5.3 基于滑移率的整车差速控制策略研究 | 第66-72页 |
5.3.1 基于滑移率分析的差速控制器设计 | 第66-67页 |
5.3.2 基于逻辑门限值的控制策略研究 | 第67-69页 |
5.3.3 综合控制策略研究 | 第69-72页 |
5.4 仿真分析 | 第72-77页 |
5.4.1 对接路面仿真工况 | 第72-74页 |
5.4.2 对开路面仿真工况 | 第74-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6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78-8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8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附录 | 第88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