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导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8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8-2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1-39页 |
2.1 投资者关注概念与度量 | 第21-25页 |
2.1.1 投资者关注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2 投资者关注程度度量 | 第22-25页 |
2.2 投资者关注影响资产定价的理论研究 | 第25-32页 |
2.2.1 理性疏忽模型 | 第25-28页 |
2.2.2 注意力异质模型 | 第28-32页 |
2.3 投资者关注影响资产定价的经验证据 | 第32-37页 |
2.3.1 投资者关注与注意力驱动交易 | 第32-33页 |
2.3.2 投资者关注与市场信息扩散 | 第33-36页 |
2.3.3 投资者关注与管理者迎合择机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 投资者关注与个股定价:基于资产配置本地偏差的角度 | 第39-73页 |
3.1 投资者关注与其资产配置本地偏差的相关性 | 第40-50页 |
3.1.1 投资者关注影响资产配置本地偏差的理论模型 | 第40-42页 |
3.1.2 本地关注度:基于投资者关注的本地偏差度量指标构建 | 第42-46页 |
3.1.3 投资者本地关注度特征分析 | 第46-50页 |
3.2 投资者本地关注度对个股定价的影响 | 第50-64页 |
3.2.1 研究假说 | 第50-52页 |
3.2.2 投资者本地关注度与个股风险溢价 | 第52-57页 |
3.2.3 投资者本地关注度与个股股价同步性 | 第57-61页 |
3.2.4 投资者本地关注度与个股定价效率 | 第61-64页 |
3.3 稳健性检验 | 第64-70页 |
3.3.1 改变本地关注度量方式 | 第64-67页 |
3.3.2 分段回归检验 | 第67-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4 投资者关注与个股定价:基于公司透明度的角度 | 第73-103页 |
4.1 投资者关注与公司透明度的相关性 | 第74-81页 |
4.1.1 公司透明度度量 | 第74-76页 |
4.1.2 投资者关注与公司透明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76-81页 |
4.2 公司透明度与盈余惯性:基于投资者关注的视角 | 第81-97页 |
4.2.1 研究假说 | 第81-83页 |
4.2.2 变量定义 | 第83-86页 |
4.2.3 实证检验 | 第86-97页 |
4.3 稳健性检验 | 第97-100页 |
4.3.1 子样本回归 | 第97-98页 |
4.3.2 信息泄露与信息含量差异 | 第98-99页 |
4.3.3 其他可能解释 | 第99-10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0-103页 |
5 投资者关注与行业层面股票定价 | 第103-131页 |
5.1 投资者关注影响行业层面股票定价的理论推导 | 第104-107页 |
5.2 投资者关注影响行业层面股票定价的实证检验 | 第107-123页 |
5.2.1 研究设计 | 第107-109页 |
5.2.2 投资者关注与行业内股票收益领先滞后效应 | 第109-111页 |
5.2.3 投资者关注与行业对市场收益的预测作用 | 第111-118页 |
5.2.4 投资者关注与行业动量效应 | 第118-123页 |
5.3 稳健性检验 | 第123-128页 |
5.3.1 行业内股票收益领先滞后效应稳健性检验 | 第123-124页 |
5.3.2 行业对市场收益预测作用的稳健性检验 | 第124-127页 |
5.3.3 行业动量效应稳健性检验 | 第127-12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8-131页 |
6 投资者关注与股票市场整体定价 | 第131-153页 |
6.1 研究设计 | 第132-136页 |
6.1.1 研究假说 | 第132-133页 |
6.1.2 变量定义 | 第133-136页 |
6.1.3 样本选择 | 第136页 |
6.2 投资者关注影响股票市场整体定价的实证检验 | 第136-148页 |
6.2.1 描述性统计 | 第136-137页 |
6.2.2 投资者关注与股票市场整体波动 | 第137-143页 |
6.2.3 投资者关注与股票市场交易行为 | 第143-146页 |
6.2.4 投资者关注与市场风险厌恶水平 | 第146-148页 |
6.3 稳健性检验 | 第148-152页 |
6.3.1 变更波动率预测模型 | 第148-150页 |
6.3.2 内生性问题检验 | 第150-15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53-157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53-154页 |
7.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54-157页 |
致谢 | 第157-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9页 |
附录 | 第169-171页 |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69页 |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项目 | 第169页 |
C.表格索引 | 第169-171页 |
D.图形索引 | 第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