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坦布苏病毒病病原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缩略词表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综述 | 第8-12页 |
1 鸭坦布苏病毒病 | 第8页 |
2 病原学 | 第8-9页 |
2.1 生物学分类 | 第8页 |
2.2 形态结构及理化培养特性 | 第8页 |
2.3 基因结构 | 第8-9页 |
3 鸭坦布苏病毒病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 | 第9页 |
4 江西省蛋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流行概况 | 第9页 |
5 鸭坦布苏病毒诊断方法 | 第9-12页 |
5.1 临床诊断 | 第9-10页 |
5.2 试验室诊断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12-34页 |
1 引言 | 第12-1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21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3-1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4-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31页 |
3.1 病原分离鉴定试验 | 第21-23页 |
3.2 病例复制试验 | 第23-24页 |
3.3 病毒传播途径探究试验 | 第24-25页 |
3.4 鸭坦布苏病毒防治试验 | 第25-28页 |
3.5 流行病学调查及田间应用试验 | 第28-31页 |
4 讨论 | 第31-33页 |
4.1 试验动物选择 | 第31页 |
4.2 毒株选择 | 第31页 |
4.3 接种途径、病毒用量及操作规范 | 第31-32页 |
4.4 鸭坦布苏病毒传播途径 | 第32页 |
4.5 中草药组方对治疗鸭坦布苏病毒病的影响 | 第32-33页 |
5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