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论文

智慧城市背景下智能停车系统的交互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0-14页
        1.1.1 智慧城市环境结构复杂化第10-12页
        1.1.2 背景智能引导的交互模式转型第12-13页
        1.1.3 智慧城市中智能停车系统的无感化发展第13-14页
    1.2 国内外文献梳理第14-18页
        1.2.1 智能停车相关方面研究及发展趋势第14-16页
        1.2.2 交互相关方面研究及发展趋势第16-17页
            1.2.2.1 人机交互学(HCI/HMI)第16页
            1.2.2.2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第16-17页
        1.2.3 智能停车系统的交互设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解析第17-18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3.1 研究目的第18页
        1.3.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1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9页
        1.4.2 技术路线第19-21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二章 交互设计与智慧城市的相关性研究第22-36页
    2.1 交互认知层导向——意图与动作的心理研究第22-24页
        2.1.1 态势感知研究第22-23页
        2.1.2 共同编码理论第23-24页
    2.2 交互行为层驱动——用户的体态语言理解第24-26页
    2.3 “上下境”系统构建智慧交互环境第26-32页
        2.3.1 上下境是对智慧环境中一个交互过程的研究第27页
        2.3.2 觉察上下境系统构成完整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第27-28页
        2.3.3 上下境模型的构建可辅助智慧停车交互任务的研究第28-32页
            2.3.3.1 信息工程领域中上下境建模与上下境管理系统的要求第28-29页
            2.3.3.2 情境(situation)是高层次交互的上下境抽象表示第29-31页
            2.3.3.3 典型情境的上下境建模可用于研究智慧环境中交互体系研究第31-32页
    2.4 卡诺模型在交互设计需求研究中的运用第32-35页
        2.4.1 卡诺模型概述第32-33页
        2.4.2 卡诺模型的使用方法第33-35页
            2.4.2.1 Kano问卷设计第33-34页
            2.4.2.2 Kano品质属性分类第34页
            2.4.2.3 计算Better-Worse指数第34-35页
        2.4.3 卡诺模型在停车交互系统领域研究的相关性第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环境“智慧化”中的停车系统交互设计要素研究第36-46页
    3.1 停车环境“智慧化”的体现第36-40页
        3.1.1 交互环境的多层次性第36-39页
            3.1.1.1 “物理空间——信息空间——心理空间”的广义层次第36-38页
            3.1.1.2 信息空间中“数据——语义”的抽象层次第38-39页
        3.1.2 动态化的环境感知第39-40页
        3.1.3 人的主导地位第40页
    3.2 环境“智慧化”带来的停车系统交互特征第40-41页
    3.3 “以人为中心”的隐式人机交互需求产生第41-42页
    3.4 智慧环境中的停车系统交互设计要素第42-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6页
第四章 智能停车系统的交互需求研究第46-58页
    4.1 “用户模型”思想提取智能环境停车交互特性第46-49页
        4.1.1 利用“用户模型”确定典型事件第46-48页
        4.1.2 确定“智慧化”停车的特性调研点第48-49页
    4.2 卡诺问卷设计与结果分析第49-52页
        4.2.1 卡诺问卷设计第49-50页
        4.2.2 数据回收样本结果分析第50-52页
    4.3 基于卡诺模型的结果分析第52-55页
        4.3.1 Kano品质属性分类和better-worse指数计算第52-53页
        4.3.2 对各因素进行属性归类矩阵分析第53-55页
        4.3.3 停车交互系统中的需求属性优先级划分第55页
    4.4 交互任务的属性特征第55-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智能停车交互任务的维度研究第58-80页
    5.1 停车交互任务的负担第58-61页
        5.1.1 增加交互成本第58-59页
        5.1.2 降低交互效率第59-61页
    5.2 “行为——认知”是智慧环境停车系统交互的基础结构第61-66页
        5.2.1 行为交互连接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第62-63页
        5.2.2 认知影响行为的表现形式第63-66页
    5.3 基于上下境思想的停车交互任务的四个维度第66-76页
        5.3.1 本能维度的停车系统交互上下境研究第67-68页
        5.3.2 应激维度的停车交互系统上下境研究第68-70页
        5.3.3 反思维度的停车交互系统上下境研究第70-72页
        5.3.4 智慧维度的停车系统交互上下境研究第72-76页
    5.4 智慧停车交互系统的四维模型构建及使用第76-78页
        5.4.1 智慧停车交互系统的四维模型构建第76-77页
        5.4.2 四个交互维度所对应的交互产品设计域划分第77-78页
        5.4.3 智慧停车交互系统四维模型与交互产品设计域指导设计实践第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智慧城市中智能停车交互系统的设计实践第80-93页
    6.1 基于智能停车交互系统四维模型确定智慧停车交互产品设计域第80-81页
    6.2 智慧停车系统线上交互APP产品设计实践第81-88页
        6.2.1 线上APP交互任务优先级排序第81-82页
        6.2.2 基于交互任务优先级的停车系统APP交互信息架构第82-85页
        6.2.3 停车系统APP主要界面设计第85-88页
    6.3 基于交互任务属性优先级的线下停车产品设计实践第88-92页
        6.3.1 线下交互任务优先级排序与实物交互产品定位第88-89页
        6.3.2 车位路线诱导装置的设计实践第89-92页
    6.4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3-95页
    7.1 论文研究成果第93页
    7.2 智慧城市背景下智能停车系统的交互设计展望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附录第99-103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重叠条件下的间隙约束序列模式挖掘
下一篇:基于视觉伺服的角焊缝跟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