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盒8段-山1段“源-汇”系统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题目来源及选题依据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物源分析方法第9-11页
        1.2.2 沉积相分析方法第11页
        1.2.3 源-汇系统分析第11-12页
        1.2.4 前人对研究区的认识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页
    1.4 完成工作量第13-15页
    1.5 主要研究成果第15-17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7-22页
    2.1 构造演化特征第18-19页
    2.2 沉积地层特征第19-22页
        2.2.1 晚古生代地层划分方案第19页
        2.2.2 晚古生代地层发育特征第19-22页
第3章 物源特征分析第22-56页
    3.1 物源母岩类型及构造背景分析第22-44页
        3.1.1 岩石学特征分析第23-30页
        3.1.2 地球化学分析第30-44页
    3.2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物源分析第44-46页
    3.3 轻矿物特征与物源分析第46-48页
        3.3.1 盒8段轻矿物特征第46-47页
        3.3.2 山1段轻矿物特征第47-48页
    3.4 岩屑特征与物源分析第48-50页
        3.4.1 盒8段岩屑特征第48页
        3.4.2 山1段岩屑特征第48-50页
    3.5 重矿物特征与物源分析第50-54页
        3.5.1 盒8段重矿物特征第51-52页
        3.5.2 山1段重矿物特征第52-54页
    3.6 物源演化规律第54-56页
第4章 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第56-85页
    4.1 沉积相划分标志第56-61页
        4.1.1 岩性标志第56-57页
        4.1.2 沉积结构与构造第57-60页
        4.1.3 测井相标志第60-61页
    4.2 沉积相类型划分及特征第61-74页
        4.2.1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第62-68页
        4.2.2 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第68-74页
    4.3 典型沉积相特征第74-78页
    4.4 骨架剖面沉积相特征第78-82页
    4.5 平面沉积相特征第82-85页
        4.5.1 盒8段沉积相展布第82页
        4.5.2 山1段沉积相展布第82-85页
第5章 “源-汇”系统分析第85-95页
    5.1 物源体系分析第85-86页
    5.2 沉积环境分析第86-89页
        5.2.1 古生物标志第86-87页
        5.2.2 地球化学标志第87-89页
    5.3 古地形分析第89-90页
    5.4 水动力分析第90-92页
    5.5 沉积体系分析第92-93页
    5.6 “源-汇”系统分析第93-95页
第6章 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第95-106页
    6.1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第95-98页
        6.1.1 有机质类型第95页
        6.1.2 有机质丰度第95-97页
        6.1.3 有机质成熟度第97-98页
    6.2 生储盖组合特征第98-102页
        6.2.1 Ⅰ类生储盖组合第98页
        6.2.2 Ⅱ类生储盖组合第98-101页
        6.2.3 Ⅲ类生储盖组合第101-102页
    6.3 天然气成藏模式第102-103页
    6.4 有利区带预测第103-106页
第7章 结论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堡凹陷火山成因断裂与低序级断裂构造物理模拟研究
下一篇:米仓山前带二叠系烃源岩发育与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