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南堡凹陷火山成因断裂与低序级断裂构造物理模拟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2页
    1.1 题目来源第8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1.3 研究现状第8-9页
    1.4 存在问题第9页
    1.5 研究内容第9页
    1.6 技术方法和路线第9页
    1.7 完成工作量第9-12页
第2章 区域构造背景第12-17页
    2.1 大地构造背景第12-13页
    2.2 区域构造背景第13-14页
    2.3 盆地沉积构建第14-16页
        2.3.1 中生界(Mz)第14页
        2.3.2 新生界(Kz)第14-16页
    2.4 盆地内火山岩分布第16-17页
第3章 火山成因断裂模拟第17-47页
    3.1 南堡凹陷火山成因断裂样式第17-21页
        3.1.1 火山通道根部依附于断裂的发育模式第17-18页
        3.1.2 火山通道与断裂分布一致的发育模式第18-20页
        3.1.3 中心式火山上侵断裂发育模式第20-21页
    3.2 中心式火山作用与断裂关系模拟研究第21-36页
        3.2.1 中心式岩浆气球式膨胀作用模拟研究第21-26页
        3.2.2 中心式岩浆塌陷作用模拟研究第26-27页
        3.2.3 中心式岩浆上侵作用叠加塌陷作用模拟研究第27-31页
        3.2.4 岩浆(硅胶)上侵作用模拟研究第31-33页
        3.2.5 岩浆(硅胶)上侵作用叠加塌陷作用模拟研究第33-36页
    3.3 裂隙式火山作用与断裂关系模拟研究第36-38页
        3.3.1 裂隙式岩浆上侵作用模拟研究第36-38页
    3.4 火山作用对先存断裂的影响模拟研究第38-40页
        3.4.1 先伸展后叠加岩浆上侵作用模拟研究第38-40页
    3.5 构造作用对火山断裂的影响模拟研究第40-42页
    3.6 实验结果讨论与对比第42-47页
        3.6.1 实验结果讨论第42-43页
        3.6.2 实验结果与对比第43-47页
第4章 局部低序级断裂成因模拟研究第47-72页
    4.1 弧形断裂产生的低序级断裂模拟研究第47-56页
        4.1.1 弧形边界与伸展方向正交模型第47-49页
        4.1.2 弧形边界与伸展方向正交单侧伸展模型第49-50页
        4.1.3 弧形刚性边界与应力方向斜交60°模型第50-52页
        4.1.4 弧形刚性边界与应力方向斜交30°模型第52-54页
        4.1.5 弧形刚性边界具区域滑脱层模型第54-56页
    4.2 剪切走滑作用产生的低序级断裂模拟研究第56-63页
        4.2.1 纯走滑模型第56-59页
        4.2.2 张扭性剪切模型第59-61页
        4.2.3 非平直边界断层剪切模型第61-63页
    4.3 重力滑塌作用产生的低序级断裂模拟研究第63-65页
    4.4 背形顶部低序级断裂模拟研究第65-70页
        4.4.1 弧形背形顶部发育的低序级断裂第65-66页
        4.4.2 具滑脱层弧形背形顶部发育的低序级断裂第66-67页
        4.4.3 箱型背形顶部发育的低序级断裂第67-68页
        4.4.4 具滑脱层箱型背形顶部发育的低序级断裂第68-70页
        4.4.5 小结第70页
    4.5 简单的断层组合样式模拟第70-72页
        4.5.1 平行式和斜交”y”字形断层组合物理模拟第70-71页
        4.5.2 坡坪式断裂剖面物理模拟第71-72页
第5章 综合分析研究第72-85页
    5.1 南堡1号构造带第72-79页
        5.1.1 构造变形模式第72-74页
        5.1.2 构造演化期次第74-76页
        5.1.3 火山活动特征第76-78页
        5.1.4 构造变形的主控因素第78-79页
    5.2 南堡5号构造带第79-85页
        5.2.1 构造变形模式第79-81页
        5.2.2 构造演化期次第81-82页
        5.2.3 火山活动特征第82-84页
        5.2.4 构造变形的主控因素第84-85页
第6章 主要成果与认识第85-86页
    6.1 主要认识第85页
    6.2 存在问题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孔一段枣ⅡⅢ油组储层质量研究
下一篇: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盒8段-山1段“源-汇”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