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段储层特征及优势通道分布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2.1 储层优势通道基本概念第8-9页
        1.2.2 储层优势通道成因机理第9-10页
        1.2.3 储层优势通道识别与预测方法第10页
    1.3 研究区概况第10-16页
        1.3.1 区域地质背景第10-11页
        1.3.2 油藏地质特征第11-13页
        1.3.3 油藏分区第13-14页
        1.3.4 勘探开发简况第14-15页
        1.3.5 资料录取情况第15页
        1.3.6 存在问题第15-16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第16-17页
    1.6 论文主要工作量第17-18页
第2章 东河砂岩段储层基本特征第18-30页
    2.1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18-20页
        2.1.1 岩性特征第18页
        2.1.2 岩矿组分第18-19页
        2.1.3 填隙物特征第19-20页
        2.1.4 粘土矿物组成第20页
    2.2 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第20-27页
        2.2.1 孔隙类型第20-21页
        2.2.2 喉道特征第21-22页
        2.2.3 孔隙结构类型第22-27页
    2.3 物性特征第27-28页
        2.3.1 孔隙度特征第27页
        2.3.2 渗透率特征第27-28页
    2.4 渗流特征第28-30页
        2.4.1 相渗特征第28页
        2.4.2 润湿性第28-29页
        2.4.3 驱油效率第29页
        2.4.4 储层敏感性第29-30页
第3章 储层水淹类型及识别方法第30-48页
    3.1 储层水淹特征及变化规律第30-40页
        3.1.1 岩石学特征变化规律第30-32页
        3.1.2 微观孔喉特征变化规律第32-35页
        3.1.3 物性特征变化规律第35-37页
        3.1.4 储层渗流特征变化规律第37-38页
        3.1.5 储层敏感性变化规律第38-40页
    3.2 水淹层识别方法第40-48页
        3.2.1 岩心识别方法第40-41页
        3.2.2 测井识别方法第41-44页
        3.2.3 动态约束识别方法第44-48页
第4章 储层渗流屏障特征及井间连通性分析第48-73页
    4.1 储层渗流屏障类型及特征第48-53页
        4.1.1 渗流屏障类型划分第48页
        4.1.2 渗流屏障类型及特征第48-53页
    4.2 渗流屏障类型及分布识别方法第53-59页
        4.2.1 渗流屏障类型直井测井识别方法第53-57页
        4.2.2 直井-水平井渗流屏障分布识别方法第57-59页
    4.3 渗流屏障分布模式及砂体连通性分析第59-73页
        4.3.1 渗流屏障分布模式第59-61页
        4.3.2 砂体连通模式第61-63页
        4.3.3 井间连通性的动态响应分析第63-73页
第5章 储层优势通道成因机理及分布预测第73-96页
    5.1 储层优势通道形成控制因素第73-86页
        5.1.1 地质因素分析第73-78页
        5.1.2 油藏工程因素第78-86页
    5.2 储层优势通道类型及分布预测第86-96页
        5.2.1 储层优势通道类型第86页
        5.2.2 储层优势通道预测方法第86-87页
        5.2.3 储层优势通道分布与评价第87-96页
第6章 结论与认识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岩溶储层特征与成因
下一篇: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沉积储层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