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3-23页 |
1.1 非小细胞肺癌的概述 | 第13-16页 |
1.1.1 非小细胞肺癌的流行病学 | 第13页 |
1.1.2 非小细胞肺癌的病因病机 | 第13-14页 |
1.1.3 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类及分期 | 第14页 |
1.1.4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 第14-15页 |
1.1.5 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意义 | 第15-16页 |
1.2 肿瘤化疗所致的血液毒性 | 第16-23页 |
1.2.1 化疗所致血液毒性的发病机制及类型 | 第16页 |
1.2.2 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分度 | 第16页 |
1.2.3 西医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治疗 | 第16-17页 |
1.2.4 祖国医学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认识 | 第17页 |
1.2.5 祖国医学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治疗 | 第17-19页 |
1.2.6 铂类化疗药物国内外研究 | 第19-20页 |
1.2.7 旋极针法的创方思路及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2.8 小结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3-27页 |
2.1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2.2 实施方案 | 第23-25页 |
2.2.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2.2.2 诊断标准 | 第23页 |
2.2.3 纳入标准 | 第23-24页 |
2.2.4 排除标准 | 第24页 |
2.2.5 脱落标准 | 第24页 |
2.2.6 化疗方案 | 第24-25页 |
2.3 旋极针法的实施方案 | 第25-26页 |
2.3.1 旋极针法的组成及操作顺序 | 第25页 |
2.3.2 操作要点 | 第25页 |
2.3.3 观察指标与时点 | 第25-26页 |
2.4 基础用药及追加药物情况 | 第26页 |
2.5 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临床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3.1 入院病例情况 | 第27-28页 |
3.1.1 基本情况 | 第27页 |
3.1.2 病理类型 | 第27页 |
3.1.3 肿瘤TNM分期 | 第27页 |
3.1.4 既往化疗次数 | 第27-28页 |
3.1.5 含铂药物种类 | 第28页 |
3.2 旋极针法对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方案化疗后血液毒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 旋极针法对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方案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 旋极针法对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方案化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3项的影响 | 第30-31页 |
3.5 旋极针法对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方案化疗后PS评分的影响 | 第31页 |
3.6 旋极针法对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方案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7 不良事件情况 | 第32-3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3-37页 |
4.1 旋极针法的机理 | 第33-35页 |
4.1.1 立极针法 | 第33-34页 |
4.1.2 斡旋针法 | 第34页 |
4.1.3 旋极针法 | 第34-35页 |
4.2 旋极针法对非小胞肺癌含铂方案化疗后毒副反应的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4.2.1 旋极针法未能明显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方案化疗后血液毒性反应 | 第35页 |
4.2.2 旋极针法能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方案化疗后消化道反应 | 第35页 |
4.2.3 旋极针法能减轻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方案化疗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损伤 | 第35-36页 |
4.2.4 旋极针法能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方案化疗后体力状况 | 第36页 |
4.2.5 旋极针法能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方案化疗后生活质量 | 第36页 |
4.3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36页 |
4.4 设想与展望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 | 第41-51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件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