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推进系统(发动机、推进器)论文--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论文

高速干摩擦波纹管氦气机械密封性能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符号说明第16-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29页
    1.1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页
        1.1.1 课题来源第19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页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9-22页
        1.2.1 高速干摩擦氦气缓冲密封第19-21页
        1.2.2 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1.3 高速干摩擦机械密封研究现状第22-28页
        1.3.1 端面摩擦特性研究第22-25页
        1.3.2 端面泄漏特性研究第25-27页
        1.3.3 端面温度和变形的研究第27-28页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8-29页
第二章 高速干摩擦波纹管氦气机械密封热-固耦合分析第29-55页
    2.1 氦气机械密封结构和工作原理第29-31页
    2.2 补偿环组件数值分析模型第31-33页
        2.2.1 补偿环组件有限元模型第31-32页
        2.2.2 边界条件第32页
        2.2.3 有限元计算结果第32-33页
    2.3 补偿环组件性能分析第33-43页
        2.3.1 焊接金属波纹管刚度第33-35页
        2.3.2 波纹管有效直径理论计算第35-40页
        2.3.3 充压压力对波纹管有效直径的影响第40-42页
        2.3.4 充压压力和压缩量对波纹管刚度、非线性度的影响第42-43页
    2.4 密封端面数值分析模型第43-51页
        2.4.1 密封端面有限元分析模型第44页
        2.4.2 数值计算流程第44-46页
        2.4.3 力边界条件第46-48页
        2.4.4 热边界条件第48-49页
        2.4.5 密封端面计算结果分析第49-51页
    2.5 干摩擦机械密封端面性能分析第51-53页
    2.6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三章 基于分形理论的干摩擦密封端面承载特性研究第55-75页
    3.1 基于分形理论的端面微凸体承载特性第55-61页
        3.1.1 端面形貌的描述第55-56页
        3.1.2 微凸体接触变形性质第56-57页
        3.1.3 接触点面积大小分布函数第57-58页
        3.1.4 接触面积与真实接触面积第58页
        3.1.5 接触表面弹塑性接触载荷第58-59页
        3.1.6 接触面磨损率计算第59-60页
        3.1.7 接触面间隙泄漏率计算第60-61页
    3.2 微凸体承载特性计算流程第61-62页
    3.3 密封端面承载特性计算第62-63页
    3.4 密封端面承载特性影响因素研究第63-74页
        3.4.1 分形参数第63-67页
        3.4.2 结构参数第67-68页
        3.4.3 操作参数第68-70页
        3.4.4 材料参数第70-74页
    3.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高速干摩擦机械密封端面性能影响因素研究第75-91页
    4.1 密封端面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75-86页
        4.1.1 操作参数第75-79页
        4.1.2 结构参数第79-82页
        4.1.3 材料参数第82-86页
    4.2 密封端面结构和材料综合影响第86-89页
        4.2.1 密封端面性能正交试验第86-87页
        4.2.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87-89页
    4.3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五章 高速干摩擦氦气密封磨损与泄漏试验研究第91-103页
    5.1 干摩擦机械密封试验系统第91-94页
        5.1.1 主体装置第91-92页
        5.1.2 辅助装置第92-94页
    5.2 动、静环结构参数测量第94-96页
        5.2.1 动环、静环平面度检测第95页
        5.2.2 静环结构测量第95-96页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96-101页
        5.3.1 静环温度第97页
        5.3.2 磨损率第97-99页
        5.3.3 工况参数对密封端面性能的影响第99-101页
    5.4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3-105页
    6.1 全文总结第103页
    6.2 研究展望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9页
致谢第109-111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1-113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113-115页
附录第115-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燃波转子复杂波系及火焰传播特性研究
下一篇:DCLL通道纳米涂层壁面的MHD效应和传热特性及腐蚀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