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中国传统园林现代意义的再认知

摘要第7-8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12页
        1.1.1 中国传统园林的卓越成就第8页
        1.1.2 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状况第8-11页
        1.1.3 业界对待传统园林的不同态度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2.1 正本清源,珍视传统第12页
        1.2.2 相传为统,砥砺前行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3 研究框架第15页
    1.4 论文创新点第15-16页
2 相关研究概况第16-23页
    2.1 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概况第16-19页
        2.1.1 国内研究概况第16-18页
        2.1.2 国外研究概况第18-19页
    2.2 传统园林现代认知与传承的研究概况第19-20页
    2.3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确定第20-22页
        2.3.1 中国传统园林第20页
        2.3.2 现代及现代性第20-21页
        2.3.3 认知第21-22页
    2.4 小结第22-23页
3 追根溯源——批判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脉络第23-30页
    3.1 认知传统园林的误区与分歧第23页
    3.2 批判传统园林的源与流第23-28页
        3.2.1 近代以来的遭遇第23-24页
        3.2.2 传统文化的反思大潮第24-25页
        3.2.3 改革开放后西方学习热第25-27页
        3.2.4 20 世纪末“园林”与“景观”之争第27-28页
    3.3 传承传统园林的问题与争议第28-29页
    3.4 小结第29-30页
4 中国传统园林现代意义的再认知第30-64页
    4.1 关于传统园林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思辨第30-40页
        4.1.1 将古人与今人生活方式对立第30-35页
        4.1.2 将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对立第35-36页
        4.1.3 将公共与私家对立第36-38页
        4.1.4 将大众与个人对立第38-40页
        4.1.5 将艺术与政治对立第40页
    4.2 关于传统园林与现代生态理念的思辨第40-48页
        4.2.1 园林形式导致城市缺水的悖论第40-43页
        4.2.2 园林形式导致劳民伤财的悖论第43-45页
        4.2.3 园林形式与本土景观的悖论第45-46页
        4.2.4 园林形式与生态设计的悖论第46-47页
        4.2.5 园林形式与海绵城市的关系第47-48页
    4.3 关于传统园林与现代城市的思辨第48-52页
        4.3.1 偶然出游与日常生活的悖论第48-49页
        4.3.2 真山真水与假山假水的悖论第49-51页
        4.3.3 传统园林形式与现代园林和城市发展的关系第51-52页
    4.4 关于传统园林与现代城市建筑的思辨第52-56页
        4.4.1 对传统园林写意手法与现代城市建筑融合的否定第52-54页
        4.4.2 对城市与建筑设计全盘西化的悲观预测第54-55页
        4.4.3 对现代国人倾向于西方园林形式的误判第55-56页
    4.5 关于传统园林传承的思辨第56-60页
        4.5.1 传承内容的误解第56-58页
        4.5.2 传承与仿古的观念混淆第58-60页
        4.5.3 传统园林维护成本高的臆断第60页
    4.6 关于传统园林空间环境的思辨第60-63页
        4.6.1 封闭与开放的悖论第60-61页
        4.6.2 大尺度与小尺度的悖论第61-62页
        4.6.3 对环境影响的大与小的悖论第62-63页
        4.6.4 摈弃与传承的悖论第63页
    4.7 小结第63-64页
5 案例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在当代的延续第64-76页
    5.1 “八分园”美术馆——诗意的空间第64-66页
    5.2 红砖美术馆与清水会馆——城市的山林第66-70页
        5.2.1 红砖美术馆的山居意象第66-69页
        5.2.2 清水会馆的空间互成第69-70页
    5.3 三园共话——生活的艺术第70-74页
        5.3.1 容园的复廊围合第70-71页
        5.3.2 椭园的空中花园第71-73页
        5.3.3 竹可轩.虎房第73-74页
    5.4 展园——抽象的概括第74-75页
        5.4.1 “步移景异”——游廊第74-75页
        5.4.2 万桥园——假山第75页
    5.5 小结第75-76页
6 结论与思考第76-78页
    6.1 结论第76页
    6.2 思考第76-78页
        6.2.1 中国传统园林传承什么?第76-77页
        6.2.2 是“有法无式”还是“有法有式”?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英文摘要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河南省温县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
下一篇:地域文化在新乡市卫河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胜利桥至东干桥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