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前言 | 第9-10页 |
1.2 聚丙烯的燃烧及阻燃机理 | 第10-12页 |
1.3 聚丙烯阻燃剂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3.1 卤系阻燃剂 | 第12页 |
1.3.2 磷系阻燃剂 | 第12-13页 |
1.3.3 膨胀型阻燃剂 | 第13-15页 |
1.4 N-烷氧基胺阻燃剂 | 第15-20页 |
1.4.1 受阻胺 | 第15页 |
1.4.2 受阻胺作用机理 | 第15-19页 |
1.4.3 N-烷氧基胺阻燃剂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0-22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2-29页 |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 第22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2页 |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2页 |
2.2 2,4,6-三(1-环己氧基-4-亚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1,3,5-三嗪(T-TEMPOC)的合成 | 第22-25页 |
2.2.1 2,4,6-三(4-亚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1,3,5-三嗪(T-TEMP)的合成 | 第23页 |
2.2.2 2,4,6-三(1-氮氧自由基-4-亚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1,3,5-三嗪(T-TEMPO)的合成 | 第23-24页 |
2.2.3 2,4,6-三(1-环己氧基-4-亚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1,3,5-三嗪(T-TEMPOC)的合成 | 第24-25页 |
2.3 合成产物的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方法 | 第25-26页 |
2.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 | 第25页 |
2.3.2 氢核磁测试 | 第25页 |
2.3.3 电子顺磁共振测试 | 第25页 |
2.3.4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试 | 第25页 |
2.3.5 热失重分析测试 | 第25页 |
2.3.6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试 | 第25-26页 |
2.4 T-TEMPOC阻燃聚丙烯薄膜(NOR-PP薄膜)的制备 | 第26页 |
2.5 NOR-PP薄膜的性能测试方法 | 第26-29页 |
2.5.1 极限氧指数测试 | 第26-27页 |
2.5.2 垂直燃烧测试 | 第27页 |
2.5.3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7页 |
2.5.4 热失重分析测试 | 第27-28页 |
2.5.5 微型燃烧量热仪测试 | 第28页 |
2.5.6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试 | 第28-29页 |
3 T-TEMPOC的结构及性能表征 | 第29-38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合成产物的结构分析 | 第29-34页 |
3.2.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30页 |
3.2.2 核磁共振分析 | 第30-31页 |
3.2.3 电子顺磁共振分析 | 第31页 |
3.2.4 质谱分析 | 第31-34页 |
3.3 阻燃剂T-TEMPOC热降解分析 | 第34-37页 |
3.3.1 热失重分析 | 第34-35页 |
3.3.2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 第35-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T-TEMPOC阻燃PP薄膜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 第38-47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NOR-PP薄膜的阻燃性能 | 第38-39页 |
4.3 NOR-PP薄膜的力学性能 | 第39-40页 |
4.4 NOR-PP薄膜的燃烧行为 | 第40-41页 |
4.5 NOR-PP薄膜的热降解行为 | 第41-45页 |
4.5.1 热失重分析 | 第41-43页 |
4.5.2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 第43-45页 |
4.6 T-TEMPOC阻燃PP薄膜的机理分析 | 第45-4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