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监察官设置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监察体制改革 | 第12-19页 |
(一)监察体制改革已有宪法、法律依据 | 第12-15页 |
1.“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载入宪法 | 第12-13页 |
2.《监察法》构建了监察体制的宏观架构 | 第13-15页 |
(二) 监察机构改革基本到位 | 第15-16页 |
1. 四级监察委顺利挂牌 | 第15页 |
2. 监察委内设机构调整完毕 | 第15-16页 |
(三) 监察机构人员配置仍显凌乱 | 第16-19页 |
1. 原纪检监察人员现状 | 第16-17页 |
2.检察院转隶人员现状 | 第17页 |
3.新进人员的状况 | 第17-18页 |
4.监察官设置还未明确 | 第18-19页 |
二、监察官设置方案的争议 | 第19-26页 |
(一)“员额制”方案的争议 | 第19-21页 |
1.“员额制”方案的内容 | 第19页 |
2.“员额制”方案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二)监察官基本条件方案的争议 | 第21-23页 |
1.最严格方案:法律职业资格为必要条件 | 第21-22页 |
2.适度放宽方案:执纪执法部门区别于其他内设机构 | 第22页 |
3.循序渐进方案:按照时间节点规范监察官设置 | 第22页 |
4. 三类基本条件方案各自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三)纪委监委人员全部纳入监察官方案的争议 | 第23-26页 |
1.“全员纳入监察官”方案的内容 | 第23-24页 |
2.“全员纳入监察官”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 | 第24-26页 |
三、监察官设置应遵循的基本理念 | 第26-28页 |
(一) 监察官的设置应以落实监察体制改革为目标 | 第26页 |
(二)监察官的设置应以实现专业化和正规化为标准 | 第26-27页 |
(三)监察官的设置应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为阶段特征 | 第27页 |
(四)监察官的设置应以推动中国反腐大业为最终目的 | 第27-28页 |
四、监察官设置的具体路径 | 第28-37页 |
(一)明确监察官的法律地位 | 第28-29页 |
(二)暂缓实行员额制 | 第29页 |
(三)现有人员自然过渡到监察官 | 第29-31页 |
(四)新进人员实行准入资格考试 | 第31-32页 |
(五)加强对监察官的监督 | 第32-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