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4 论证思路 | 第8-11页 |
第2章 三个还原模型的演化和启示 | 第11-17页 |
2.1 标准模型 | 第11-12页 |
2.2 “新浪潮”模型 | 第12页 |
2.3 启发式的同一理论 | 第12-14页 |
2.4 什么是错误的心物还原问题 | 第14-17页 |
第3章 反还原主义的本质和启示 | 第17-37页 |
三个反还原主义 | 第17页 |
3.1 个例同一物理主义和还原主义的区别 | 第17-18页 |
3.2 反还原主义的第一个工具—“多样可实现性” | 第18-23页 |
3.3 反还原主义的第二个工具—意识的现象属性 | 第23-28页 |
3.4 异常一元论 | 第28-37页 |
第4章 结合神经科学构建还原理论框架 | 第37-45页 |
4.1 一种正确的方式谈论还原 | 第37-39页 |
4.2 作为人的存在者尺度上所能寻求的语义的对应对象 | 第39-40页 |
4.3 从物理到心理的构建 | 第40-41页 |
4.4 物理性图景之上的心理事件标准 | 第41-45页 |
第5章 总结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