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12-16页 |
1.1 灵菌红素的主要来源 | 第12页 |
1.2 灵菌红素的主要生物学活性 | 第12-14页 |
1.3 本文立题依据和设计思路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蜚蠊肠道粘质沙雷氏菌次生代谢产物灵菌红素的制备与鉴定 | 第16-33页 |
2.1 前言 | 第16-17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17-1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8-21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1-31页 |
2.4.1 粘质沙雷氏菌WA12-1-18形态学鉴定 | 第22页 |
2.4.2 粘质沙雷氏菌WA12-1-18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22-24页 |
2.4.3 粘质沙雷氏菌次生代谢产物灵菌红素的制备与纯化 | 第24-25页 |
2.4.4 灵菌红素的结构鉴定 | 第25-28页 |
2.4.4.1 紫外全波长(UV)扫描… | 第25-26页 |
2.4.4.2 高效液相(HPLC) | 第26页 |
2.4.4.3 傅里叶红外光谱(IR) | 第26-27页 |
2.4.4.4 液质联用(LC-MS) | 第27页 |
2.4.4.5 核磁共振(NMR) | 第27-28页 |
2.4.5 灵菌红素稳定性实验 | 第28-31页 |
2.4.5.1 灵菌红素在不同pH值下的稳定性 | 第28页 |
2.4.5.2 灵菌红素在不同金属离子下的稳定性 | 第28-29页 |
2.4.5.3 灵菌红素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 | 第29-30页 |
2.4.5.4 灵菌红素在不同光照下的稳定性 | 第30-31页 |
2.5 讨论 | 第31-32页 |
2.6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灵菌红素体外对多株肿瘤细胞的作用 | 第33-53页 |
3.1 前言 | 第33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33-3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5-39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9-50页 |
3.4.1 MTT检测灵菌红素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2 流式细胞术检测灵菌红素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40-46页 |
3.4.3 DAPI染色检测灵菌红素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46页 |
3.4.4 流式细胞术检测灵菌红素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46-48页 |
3.4.5 电子显微镜检测灵菌红素对肿瘤细胞外观以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6 WB和qRTPCR检测灵菌红素对Bcl-2、Bax、Caspase-3的影响 | 第49-50页 |
3.5 讨论 | 第50-52页 |
3.6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灵菌红素对Hela荷瘤裸鼠作用的初步研究 | 第53-63页 |
4.1 前言 | 第53页 |
4.2 材料与仪器 | 第53-54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55-61页 |
4.4.1 荷瘤裸鼠生长情况 | 第56页 |
4.4.2 肿瘤组织及心、肝、脾、肺、肾、胃等主要脏器病理观察 | 第56-60页 |
4.4.3 肿瘤组织Bcl-2/Bax凋亡相关因子免疫组化检测 | 第60-61页 |
4.5 讨论 | 第61页 |
4.6 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总结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附录1 英文缩写语中文对照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