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磁性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并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2页
    1.1 肿瘤危害及传统的诊断治疗方法第17-20页
        1.1.1 肿瘤危害第17页
        1.1.2 传统肿瘤诊断方法第17-19页
        1.1.3 传统肿瘤治疗方法第19-20页
    1.2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肿瘤诊断第20-23页
        1.2.1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第20-21页
        1.2.2 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第21页
        1.2.3 锰基、铁基造影剂发展第21-22页
        1.2.4 锰基、铁基造影剂的合成第22-23页
    1.3 各种类纳米材料应用于肿瘤诊疗一体化第23-26页
        1.3.1 碳基纳米材料第24-25页
        1.3.2 贵金属纳米材料第25页
        1.3.3 硫族元素化合物纳米材料第25-26页
        1.3.4 其他纳米材料第26页
    1.4 多模态成像与光热肿瘤治疗结合的诊疗一体化第26-30页
        1.4.1 功能化纳米材料带来的新型肿瘤诊断技术第26-27页
        1.4.2 功能化纳米材料带来的新型肿瘤治疗技术第27-29页
        1.4.3 新型诊疗基础上肿瘤诊疗效率的提升第29-30页
    1.5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第30-32页
第二章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第32-36页
    2.1 材料合成所用实验药品第32-33页
    2.2 材料合成所用仪器第33-34页
    2.3 材料表征所用设备第34-35页
    2.4 细胞、动物实验所用试剂第35页
    2.5 细胞、动物实验所用仪器及设备第35-36页
第三章 BSA修饰的一氧化锰纳米颗粒用于核磁共振肿瘤靶向造影增强第36-50页
    3.1 前言第36页
    3.2 实验部分第36-38页
        3.2.1 MnO-PEI和MnO-PEI@BSA的制备第36-37页
        3.2.2 MnO-PEI和MnO-PEI@BSA的表征第37页
        3.2.3 MnO-PEI及MnO-PEI@BSA体外核磁实验第37页
        3.2.4 MnO-PEI@BSA体内核磁成像实验第37-38页
        3.2.5 MnO-PEI@BSA体内安全性实验第3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8-48页
        3.3.1 MnO-PEI和MnO-PEI@BSA的制备第38-39页
        3.3.2 MnO-PEI和MnO-PEI@BSA的形貌及分散性第39-40页
        3.3.3 MnO-PEI和MnO-PEI@BSA纳米颗粒表面性质测定第40-44页
        3.3.4 MnO-PEI和MnO-PEI@BSA的T_1弛豫率测试第44-46页
        3.3.5 MnO-PEI@BSA的活体肿瘤靶向T_1型核磁共振造影增强第46-47页
        3.3.6 MnO-PEI@BSA的活体安全性测试第47-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磁性诱导组装的纳米复合物应用于多模态成像指导下的肿瘤光热治疗第50-76页
    4.1 引言第50-51页
    4.2 实验部分第51-54页
        4.2.1 金壳钴核纳米球MGS和纳米链MGC的制备第51页
        4.2.2 金壳钴核纳米球MGS和纳米链MGC的表征第51页
        4.2.3 MGS和MGC光热性能的表征第51-52页
        4.2.4 MGS和MGC光声性能的表征第52页
        4.2.5 细胞培养第52页
        4.2.6 细胞MTT第52页
        4.2.7 MGS和MGC细胞光热杀伤测试第52-53页
        4.2.8 MGS和MGC小鼠肿瘤杀伤测试第53-54页
        4.2.9 生物安全性分析第5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4-74页
        4.3.1 MGS和MGC的制备第54页
        4.3.2 MGS和MGC的表征第54-57页
        4.3.3 MGS和MGC的光热性能第57-60页
        4.3.4 MGS和MGC的光稳定性第60-63页
        4.3.5 MGS和MGC的细胞光热杀伤第63-68页
        4.3.6 MGS和MGC的光声性能第68-70页
        4.3.7 MGS和MGC对小鼠肿瘤的光热杀伤第70-73页
        4.3.8 生物安全性分析第73-74页
    4.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结论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DCS干预对强制戒毒人员身心康复的效果研究
下一篇:多氯联苯醌通过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和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乳腺癌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