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宁国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

致谢第7-9页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19页
        1.2.1 国内研究进展第17-19页
        1.2.2 国外研究进展第19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1页
    1.4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1 研究范围第21页
        1.4.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第22-24页
        1.5.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识别第22页
        1.5.2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估第22页
        1.5.3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确定第22页
        1.5.4 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核定第22-24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第24-48页
    2.1 自然环境状况第24-32页
        2.1.1 地理位置第24页
        2.1.2 地形地貌第24页
        2.1.3 气候特征第24-27页
        2.1.4 水系水文第27页
        2.1.5 土壤第27页
        2.1.6 植被第27-32页
    2.2 自然资源概况第32-37页
        2.2.1 水资源第32页
        2.2.2 土地资源第32-35页
        2.2.3 矿产资源第35页
        2.2.4 森林资源第35-37页
        2.2.5 生物多样性第37页
        2.2.6 旅游资源第37页
    2.3 社会经济现状第37-40页
        2.3.1 社会发展第37-40页
        2.3.2 经济发展第40页
    2.4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第40-46页
        2.4.1 社会经济发展第42-46页
    2.5 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第46-48页
第三章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综合评价第48-73页
    3.1 数据收集与准备第48页
    3.2 生态环境评价第48-69页
        3.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第48-59页
        3.2.2 生态敏感性重要评价第59-69页
    3.3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综合评价第69-73页
        3.3.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第69-70页
        3.3.2 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第70-73页
第四章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第73-84页
    4.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第73-81页
        4.1.1 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红线第73-75页
        4.1.2 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第75页
        4.1.3 生态敏感性生态保护红线第75页
        4.1.4 宁国市生态保护红线第75-81页
    4.3 外业核定第81页
    4.4 划分方案第81-8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5.1 结论第84页
    5.2 创新点第84-85页
    5.3 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云石凹凸棒石黏土负载铁镍催化裂解焦油--以甲苯为例
下一篇:若干发展方程(组)的重心插值配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