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都兰县岩金沟金矿床岩相学特征的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 1.1 选题依据 | 第9-12页 |
| 1.1.1 研究区概况 | 第9-10页 |
| 1.1.2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1.2.2 研究路线 | 第12-13页 |
| 1.2.3 方法选择 | 第13页 |
| 1.3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3-14页 |
|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基本认识 | 第14-16页 |
| 第2章 矿床地质概况 | 第16-28页 |
| 2.1 大地构造 | 第16页 |
| 2.2 矿区地质 | 第16-19页 |
| 2.2.1 地层 | 第16-18页 |
| 2.2.2 岩浆岩 | 第18页 |
| 2.2.3 构造 | 第18页 |
| 2.2.4 变质作用 | 第18-19页 |
| 2.3 矿体地质 | 第19-28页 |
| 2.3.1 赋矿构造 | 第19-21页 |
| 2.3.2 矿石学特征 | 第21-28页 |
| 第3章 样品采集与鉴定测试 | 第28-33页 |
| 3.1 概述 | 第28页 |
| 3.2 样品类型 | 第28页 |
| 3.3 空间分布 | 第28-30页 |
| 3.4 样品制备及鉴定测试 | 第30-32页 |
| 3.5 评述 | 第32-33页 |
| 第4章 岩石矿物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 | 第33-53页 |
| 4.1 岩石的矿物类型及特征 | 第33-42页 |
| 4.1.1 原生矿物类型及特征 | 第33-38页 |
| 4.1.2 次生矿物类型及特征 | 第38-42页 |
| 4.1.3 不同矿物类型及特征对环境的指示意义 | 第42页 |
| 4.2 岩石蚀变矿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42-45页 |
| 4.2.1 绢云母分布特征 | 第42-43页 |
| 4.2.2 白云母分布特征 | 第43页 |
| 4.2.3 粘土矿物分布特征 | 第43-44页 |
| 4.2.4 绿泥石分布特征 | 第44页 |
| 4.2.5 硅化石英分布特征 | 第44页 |
| 4.2.6 碳酸盐分布特征 | 第44-45页 |
| 4.3 岩石蚀变矿物组合特征 | 第45-46页 |
| 4.4 不同蚀变矿物与成矿的关系 | 第46-53页 |
| 第5章 岩石结构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 | 第53-62页 |
| 5.1 岩石的结构类型及特征 | 第53-60页 |
| 5.1.1 结晶结构类型及特征 | 第53-54页 |
| 5.1.2 变晶结构类型及特征 | 第54-55页 |
| 5.1.3 变形结构类型及特征 | 第55-59页 |
| 5.1.4 不同结构类型及特征对环境的指示意义 | 第59-60页 |
| 5.2 岩石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60-62页 |
| 5.2.1 脆、韧性变形分布特征 | 第60-62页 |
| 第6章 岩石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 | 第62-72页 |
| 6.1 岩石的类型及特征 | 第62-68页 |
| 6.1.1 侵入岩类型及特征 | 第62-64页 |
| 6.1.2 碎裂岩类型及特征 | 第64-65页 |
| 6.1.3 糜棱岩类型及特征 | 第65-68页 |
| 6.2 同点不同岩性 | 第68-69页 |
| 6.3 岩石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69-72页 |
| 第7章 构造环境及成矿机制分析 | 第72-74页 |
| 7.1 构造环境 | 第72-73页 |
| 7.2 成矿机制 | 第73-74页 |
| 结论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