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3页 |
1.1 燃料电池的时代背景 | 第13-15页 |
1.2 燃料电池的发展状况 | 第15-17页 |
1.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简介 | 第17-24页 |
1.3.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优势与缺陷 | 第18-19页 |
1.3.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结构 | 第19-20页 |
1.3.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材料 | 第20-24页 |
1.4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24-30页 |
1.4.1 燃料电池的电化学与化学反应 | 第25-26页 |
1.4.2 燃料电池的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 | 第26-28页 |
1.4.3 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 | 第28-30页 |
1.5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性能退化 | 第30-36页 |
1.6 SOFC数值模拟进展 | 第36-40页 |
1.6.1 多尺度SOFC数值模拟进展 | 第36-38页 |
1.6.2 SOFC性能退化的模拟进展 | 第38-40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二章 材料结构演变导致的SOFC性能退化模拟研究 | 第43-67页 |
2.1 背景介绍 | 第43-46页 |
2.2 理论方法 | 第46-57页 |
2.2.1 质量输运的控制方程 | 第47-49页 |
2.2.2 电化学和电流传导的控制方程 | 第49-51页 |
2.2.3 阳极的退化 | 第51-53页 |
2.2.4 连接体的退化 | 第53-54页 |
2.2.5 电解质的退化 | 第54-55页 |
2.2.6 模型系数与边界设置 | 第55-5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4页 |
2.3.1 镍粗化导致的阳极的退化 | 第57-62页 |
2.3.2 氧化导致的连接体的退化 | 第62-63页 |
2.3.3 电导率下降导致的电解质的退化 | 第63页 |
2.3.4 电池的退化 | 第63-6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第三章 抗积碳阳极结构设计 | 第67-91页 |
3.1 背景介绍 | 第67-68页 |
3.2 理论方法 | 第68-79页 |
3.2.1 阳极中的化学反应 | 第69-70页 |
3.2.2 积碳活性 | 第70-71页 |
3.2.3 质量输运控制方程 | 第71-72页 |
3.2.4 电化学与电荷输运控制方程 | 第72-75页 |
3.2.5 热传导控制方程 | 第75-76页 |
3.2.6 模型参数与边界条件 | 第76-78页 |
3.2.7 模型的验证 | 第78-7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79-89页 |
3.3.1 扩散阻碍层的作用和机理 | 第79-83页 |
3.3.2 影响扩散阻碍层效果的因素 | 第83-86页 |
3.3.3 适用工作范围 | 第86-8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四章 LSCF电极的电化学模型与退化模拟 | 第91-113页 |
4.1 背景介绍 | 第91-93页 |
4.2 理论方法 | 第93-104页 |
4.2.1 质量输运的控制方程 | 第93-95页 |
4.2.2 电化学和电流输运的控制方程 | 第95-101页 |
4.2.3 模型系数与边界设置 | 第101-10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1页 |
4.3.1 模型验证 | 第104-105页 |
4.3.2 颗粒半径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105-108页 |
4.3.3 LSCF电极的性能退化 | 第108-11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113-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31页 |
致谢 | 第131-133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