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的意义 | 第10-16页 |
1.1.1 除冰雪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1.2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19-37页 |
2.1 原材料性能检测 | 第19-22页 |
2.2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研究 | 第22-23页 |
2.3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研究 | 第23-30页 |
2.3.1 骨架嵌挤的体积设计法 | 第23页 |
2.3.2 确定橡胶颗粒粒径 | 第23-24页 |
2.3.3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优化 | 第24-29页 |
2.3.4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2.4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 第30-35页 |
2.4.1 高温稳定性 | 第31-32页 |
2.4.2 低温抗裂性 | 第32-33页 |
2.4.3 水稳定性 | 第33-34页 |
2.4.4 抗飞散性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细观分析 | 第37-51页 |
3.1 沥青混合料离散元研究概述 | 第37-38页 |
3.2 离散元基本方法和理论 | 第38-42页 |
3.2.1 基本思想 | 第38页 |
3.2.2 离散元单元类型 | 第38-39页 |
3.2.3 接触本构模型 | 第39-42页 |
3.3 建立混合料的离散元模型 | 第42-45页 |
3.3.1 建立离散元模型的方法 | 第42页 |
3.3.2 离散元模型的建立 | 第42-45页 |
3.4 离散元模型受力分析 | 第45-50页 |
3.4.1 受力和位移分析 | 第45-48页 |
3.4.2 破坏机理分析 | 第48-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橡胶颗粒沥青除冰路面结构研究 | 第51-68页 |
4.1 橡胶颗粒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关键因素分析 | 第51页 |
4.2 橡胶颗粒沥青路面层位研究 | 第51-52页 |
4.3 橡胶颗粒沥青路面结构组合有限元分析 | 第52-56页 |
4.3.1 沥青路面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52-53页 |
4.3.2 沥青路面模型的建立 | 第53-56页 |
4.4 不同路面结构的冰层荷载响应分析 | 第56-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破冰性能研究 | 第68-76页 |
5.1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破冰机理 | 第68页 |
5.2 破冰效果评价方法 | 第68-69页 |
5.3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破冰试验研究 | 第69-75页 |
5.3.1 破冰试验方案 | 第69-70页 |
5.3.2 橡胶颗粒掺量的影响 | 第70-72页 |
5.3.3 BPN加权平均回升量与BPN平均回升率 | 第72-73页 |
5.3.4 温度对加权平均回升量的影响 | 第73-74页 |
5.3.5 温度对BPN平均回升率的影响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76-78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6.2 研究建议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