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的条约观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三、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张之洞条约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 第18-27页 |
第一节 近代条约制度的形成 | 第18-20页 |
第二节 从介入条约到条约交涉 | 第20-23页 |
第三节 幕府人员对张之洞的影响 | 第23-27页 |
第二章 对条约的基本认识 | 第27-37页 |
第一节 以条约为处理交涉的法律依据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对条约签订程序及条约成立要件的认识 | 第29-31页 |
第四节 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 | 第31-37页 |
第三章 对不平等条约特权的看法 | 第37-49页 |
第一节 领事裁判权 | 第37-39页 |
第二节 租界制度 | 第39-42页 |
第三节 传教特权 | 第42-46页 |
一、内地传教权 | 第42-45页 |
二、内地置产权 | 第45-46页 |
第四节 其他不平等条约特权 | 第46-49页 |
第四章 张之洞的国际公法思想与实践 | 第49-63页 |
第一节 晚清时期国际公法的输入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张之洞对国际公法的认识 | 第50-54页 |
一、国际公法与主权观念 | 第50-52页 |
二、信守公法 | 第52-53页 |
三、公法不足恃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国际公法对张之洞的影响 | 第54-63页 |
一、国际观的转变 | 第54-56页 |
二、信守条约 | 第56-60页 |
(一) 己方守约 | 第56-58页 |
(二) 对方守约 | 第58-60页 |
三、外洋设置领事 | 第60-61页 |
四、其他方面对国际法的实践 | 第61-63页 |
第五章 修约思想 | 第63-73页 |
第一节 修改商约的基本认识 | 第63-66页 |
一、中国在修约中不平等地位 | 第63-64页 |
二、修约范畴 | 第64-66页 |
第二节 修约原则 | 第66-68页 |
第三节 修约策略 | 第68-73页 |
一、主动提出修约条款 | 第68-69页 |
二、以大国为主,兼顾小国 | 第69-71页 |
三、运用公法和国际条约 | 第71-73页 |
第六章 张之洞条约观的审视 | 第73-78页 |
第一节 张之洞条约观的特点 | 第73-77页 |
一、兼具抵抗性和妥协性 | 第73-74页 |
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 第74-75页 |
三、注重条约利弊分析和条约细节 | 第75-77页 |
第二节 张之洞条约观的局限性 | 第77-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