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脑血管疾病论文--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论文

血塞泰对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第10-12页
引言第12-14页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第14-20页
    1. 病例来源第14页
    2. 病例分组第14-15页
    3. 诊断标准第15-20页
        3.1 西医诊断标准第15-16页
        3.2 中医诊断标准第16-17页
        3.3 疾病分期标准第17页
        3.4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第17-19页
        3.5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第19页
        3.6 中止试验标准第19-20页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第20-25页
    1. 治疗方案第20-21页
        1.1 治疗组第20页
        1.2 对照组第20页
        1.3 西医基础治疗用药第20-21页
    2. 观察时间第21页
    3. 观测指标第21-22页
        3.1 安全性指标第21页
        3.2 疗效性观测指标第21-22页
    4. 观察方法第22-23页
    5. 疗效判定第23-24页
        5.1 临床疗效评定第23页
        5.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第23页
        5.3 安全性评价第23-24页
    6. 统计学分析第24-25页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第25-29页
    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第25-26页
    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第26页
    3.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第26-27页
    4. 两组血清MDA、NSE及SOD含量比较第27-28页
    5. 安全性监测第28-29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29-45页
    1. 中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第29-32页
        1.1 病名第29-30页
        1.2 病因病机第30-31页
        1.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第31-32页
    2.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第32-35页
        2.1 脑梗死的发病因素第32页
        2.2 脑梗死的发病机理第32页
        2.3 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变化第32-35页
    3. 血塞泰组方特点及其现代药理学研究第35-39页
        3.1 组方特点第36-37页
        3.2 现代药理学研究第37-39页
    4. 血塞泰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的疗效分析第39-42页
        4.1 中医证候疗效第39-40页
        4.2 临床疗效第40-41页
        4.3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第41-42页
    5. 血塞泰对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分析第42-44页
        5.1 血清丙二醛(MDA)第42-43页
        5.2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第43页
        5.3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第43-44页
    6. 安全性检测第44页
    7. 问题与展望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致谢第50-52页
附录第52-62页
    附录1 附表第52-55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55-56页
    附录3 综述第56-62页
        参考文献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NOS PDZ结构域抑制剂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我国政府决策咨询机构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