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网格技术的发展 | 第12-15页 |
·智能交通信息系统 | 第15-17页 |
·国内外智能交通的发展 | 第16-17页 |
·交通信息服务网格 | 第17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本文的组织框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网格 | 第19-28页 |
·网格技术研究 | 第19-24页 |
·网格基本思想 | 第19页 |
·网格服务 | 第19-21页 |
·运行环境 | 第21-22页 |
·基于OGSA的虚拟组织 | 第22-24页 |
·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GSA及其服务OGSI,WSRF | 第24-27页 |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GSA) | 第24-25页 |
·开放网格服务基础设施(OGSI) | 第25-26页 |
·网格服务资源框架(WSRF)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交通信息网格技术研究 | 第28-38页 |
·交通信息系统的特点 | 第28页 |
·交通信息网格整体框架 | 第28页 |
·交通网格框架(TISG)总体设计 | 第28-30页 |
·TISG的关键技术研究 | 第30-37页 |
·异构数据库整合 | 第30-32页 |
·信息集成 | 第32-34页 |
·服务组合与封装 | 第34-36页 |
·可扩展的网格门户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双车道车辆换道模型 | 第38-50页 |
·元胞自动机理论及应用 | 第38-41页 |
·元胞自动机的基本概念 | 第38-40页 |
·元胞自动机的基本特征 | 第40页 |
·元胞自动机在交通仿真中的应用 | 第40-41页 |
·多智能体 | 第41-43页 |
·多智能体的基本概念 | 第41-42页 |
·多智能体系统结构 | 第42-43页 |
·元胞自动机和多智能体结合方法研究 | 第43-44页 |
·结合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43-44页 |
·元胞自动机和多智能体结合方法 | 第44页 |
·换道模型 | 第44-48页 |
·道路模型 | 第44-45页 |
·NS模型与STCA模型 | 第45-46页 |
·换道规则改进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在网格环境下实现双车道换道模拟 | 第50-65页 |
·Globus支撑平台 | 第50-51页 |
·利用GT4实现网格服务 | 第51-52页 |
·交通流模拟的设计 | 第52-60页 |
·交通流多智能体系统结构 | 第54-55页 |
·知识库的组建与模式匹配及推理过程 | 第55-60页 |
·数值模拟 | 第60-64页 |
·换道频率 | 第60-62页 |
·换道成功率 | 第62-63页 |
·速度与流量 | 第63页 |
·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