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数据包分类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课题的主要工作与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数据包分类技术综述 | 第17-32页 |
2.1 包分类概述 | 第17-18页 |
2.2 相关包分类算法 | 第18-29页 |
2.2.1 基于软件实现的算法 | 第19-24页 |
2.2.2 基于硬件实现的算法 | 第24-28页 |
2.2.3 基于聚类实现的算法 | 第28-29页 |
2.3 包分类实验平台 | 第29-30页 |
2.3.1 PALAC实验平台 | 第29-30页 |
2.3.2 ClassBench规则集生成器 | 第30页 |
2.4 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基于地址前缀长度和聚类的包分类算法 | 第32-46页 |
3.1 概述 | 第32-35页 |
3.2 规则聚集特征 | 第35-37页 |
3.3 基于地址前缀长度和聚类的包分类算法 | 第37-42页 |
3.3.1 基于地址前缀长度和聚类的包分类算法构建过程 | 第38-41页 |
3.3.2 基于地址前缀长度和聚类的包分类算法搜索过程 | 第41-42页 |
3.3.3 基于地址前缀长度和聚类的包分类算法更新过程 | 第42页 |
3.4 实验论证与分析 | 第42-45页 |
3.4.1 算法内存空间性能的分析 | 第43-44页 |
3.4.2 算法查找时间性能的分析 | 第44-45页 |
3.4.3 算法更新时间性能的分析 | 第45页 |
3.5 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基于优先级Trie树的IPv6包分类算法 | 第46-62页 |
4.1 概述 | 第46-48页 |
4.2 规则和数据包的量化 | 第48-52页 |
4.3 基于优先级Trie树的IPv6包分类算法 | 第52-57页 |
4.3.1 基于优先级Trie树的IPv6包分类算法构建过程 | 第53-55页 |
4.3.2 基于优先级Trie树的IPv6包分类算法搜索过程 | 第55-57页 |
4.3.3 基于优先级Trie树的IPv6包分类算法更新过程 | 第57页 |
4.4 实验论证与分析 | 第57-61页 |
4.4.1 算法内存空间性能的分析 | 第58-59页 |
4.4.2 算法查找时间性能的分析 | 第59-60页 |
4.4.3 算法更新时间性能的分析 | 第60-61页 |
4.5 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1.本文主要工作 | 第62-63页 |
2.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