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缩略词 | 第6-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植物细胞微管骨架系统 | 第10-13页 |
1.1.1 微管的组装 | 第10页 |
1.1.2 微管的动力学特性 | 第10-11页 |
1.1.3 微管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 | 第11-12页 |
1.1.4 微管结合蛋白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 植物螺旋生长的分子机理 | 第13-15页 |
1.3 拟南芥扁平细胞的发育及其调控 | 第15-16页 |
1.4 拟南芥暗形态建成及其调控 | 第16-18页 |
1.5 图位克隆技术 | 第18-19页 |
1.5.1 图位克隆的原理 | 第18页 |
1.5.2 图位克隆的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1-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2.1.1 拟南芥材料 | 第21页 |
2.1.2 菌种和菌株 | 第21页 |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1-22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2.2 试剂盒及试剂 | 第21-2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2-32页 |
2.3.1 拟南芥材料的培养 | 第22-23页 |
2.3.1.1 种植无菌苗 | 第22页 |
2.3.1.2 直接点种 | 第22-23页 |
2.3.2 DNA的提取及扩增检测 | 第23页 |
2.3.2.1 小量拟南芥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3页 |
2.3.2.2 普通PCR扩增 | 第23页 |
2.3.3 qRT-PCR检测基因表达量 | 第23-25页 |
2.3.3.1 R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2.3.3.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24页 |
2.3.3.3 qRT-PCR反应体系 | 第24-25页 |
2.3.4 流式细胞术检测拟南芥叶片表皮细胞的倍性 | 第25页 |
2.3.5 拟南芥下胚轴表皮细胞和叶片扁平细胞的观察 | 第25页 |
2.3.5.1 用牙齿合成树脂印迹技术观察表皮细胞形态 | 第25页 |
2.3.5.2 扫描电镜观察拟南芥下配轴和叶片表皮细胞形态 | 第25页 |
2.3.6 tub4~(S95F)突变基因的图位克隆 | 第25-28页 |
2.3.7 Gateway体系构建表达载体 | 第28-29页 |
2.3.8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9页 |
2.3.8.1 CaCl_2法制备感受态细胞 | 第29页 |
2.3.8.2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9页 |
2.3.9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29-30页 |
2.3.10 质粒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30页 |
2.3.11 表达载体用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 | 第30页 |
2.3.12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 | 第30-32页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32-46页 |
3.1 tub4~(S95F)突变体的筛选及表型鉴定 | 第32-34页 |
3.1.1 tub4~(S95F)的表型分析 | 第32-33页 |
3.1.2 tub4~(S95F)F叶表皮细胞的倍性增强 | 第33-34页 |
3.2 tub4~(S95F)的图位克隆 | 第34-35页 |
3.3 tub4~(S95F)的互补实验 | 第35-38页 |
3.3.1 载体构建 | 第35-36页 |
3.3.2 载体35S::TUB4-GFP和pTUB4::TUB4-GFP能恢复tub4~(S95F)的表型 | 第36-38页 |
3.4 TUB4 T-DNA插入突变体没有表型 | 第38-39页 |
3.5 TUB4等位突变体的研究 | 第39-42页 |
3.5.1 TUB4等位突变体的表型分析 | 第40-41页 |
3.5.2 左旋生长的tub4~(S351F)能恢复右旋生长的tub4~(S95F)的表型 | 第41-42页 |
3.6 不同微管蛋白点突变植株的表型分析 | 第42-45页 |
3.7 TUB4表达模式的探究 | 第45-46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46-49页 |
4.1 tub4~(S95F)的表型是由TUB4~(S95F)引起的 | 第46页 |
4.2 tub1~(S96F)和tub4~(351F)与tub4~(S95F)的表型对比 | 第46-47页 |
4.3 TUB4的两个T-DNA插入突变体没有表型 | 第47页 |
4.4 拟南芥螺旋生长的分子机理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