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1.2 石油污染地下水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石油污染地下水现状 | 第13-14页 |
1.2.2 石油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6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污染场地概况 | 第21-27页 |
2.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1-22页 |
2.1.1 场地概况 | 第21页 |
2.1.2 地形地貌 | 第21页 |
2.1.3 气象水文 | 第21-22页 |
2.2 地质概况 | 第22-23页 |
2.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27页 |
2.3.1 地下水赋存条件 | 第23-25页 |
2.3.2 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 | 第25页 |
2.3.3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 | 第25页 |
2.3.4 地下水污染现状 | 第25-27页 |
第3章 地下水采样、监测与分析 | 第27-32页 |
3.1 监测网布设 | 第27-28页 |
3.1.1 监测井井位布设 | 第27-28页 |
3.1.2 地下水样品的采样方案 | 第28页 |
3.2 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及检测 | 第28-32页 |
3.2.1 地下水样品采集与保存 | 第28-30页 |
3.2.2 地下水样品检测方法 | 第30-32页 |
第4章 自然衰减过程中水环境要素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 | 第32-54页 |
4.1 主要仪器装置和材料 | 第32页 |
4.2 TPH含量与水环境要素相互关系及变化特征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3-54页 |
4.3.1 TPH含量与水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 第33-40页 |
4.3.2 TPH含量与水环境要素时空变化规律 | 第40-50页 |
4.3.3 石油污染地下水自然衰减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特征 | 第50-54页 |
第5章 微生物强化修复效果及水环境要素变化特征 | 第54-69页 |
5.1 主要仪器装置和试剂 | 第54页 |
5.1.1 主要仪器装置 | 第54页 |
5.1.2 主要试剂 | 第54页 |
5.1.3 降解菌种来源 | 第54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54-56页 |
5.2.1 微生物强化修复方法 | 第54-56页 |
5.2.2 TPH含量与水环境要素相互关系及变化特征分析方法 | 第5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9页 |
5.3.1 单井模式强化修复效果 | 第56-57页 |
5.3.2 多井模式强化修复效果 | 第57页 |
5.3.3 TPH含量与水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 第57-63页 |
5.3.4 TPH含量与水环境要素时空变化规律 | 第63-68页 |
5.3.5 地下水石油污染微生物强化修复过程中DNA总量的变化 | 第68-69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建议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