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区段站进路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区段站技术作业系统分析 | 第15-25页 |
2.1 区段站设备及作业 | 第15-17页 |
2.1.1 区段站设备 | 第15页 |
2.1.2 区段站的主要作业 | 第15-17页 |
2.2 区段站的站型及布置 | 第17-18页 |
2.2.1 区段站的主要分类 | 第17-18页 |
2.2.2 区段站布置图型的选择 | 第18页 |
2.3 区段站作业过程 | 第18-21页 |
2.3.1 中转列车有关的作业过程 | 第18-20页 |
2.3.2 货物列车相关的作业过程 | 第20页 |
2.3.3 本站作业车的作业过程 | 第20-21页 |
2.4 作业进路冲突分析 | 第21-24页 |
2.4.1 作业进路的冲突 | 第21-23页 |
2.4.2 冲突进路的疏解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站场网络拓扑结构的建立 | 第25-36页 |
3.1 区段站网络模型建立 | 第25-31页 |
3.1.1 站场网络模型描述 | 第25-27页 |
3.1.2 车站站场信息模型构建 | 第27-31页 |
3.2 进路模型的建立 | 第31-32页 |
3.2.1 进路运用的内容 | 第31-32页 |
3.3 作业进路的搜索过程 | 第32-35页 |
3.3.1 进路搜索原理 | 第32-33页 |
3.3.2 进路搜索建模 | 第33页 |
3.3.3 进路搜索算法 | 第33-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区段站进路调度模型 | 第36-44页 |
4.1 问题描述 | 第36-38页 |
4.1.1 进路分配问题的描述 | 第36页 |
4.1.2 相关变量说明 | 第36-38页 |
4.1.3 影响进路选择相关因素分析 | 第38页 |
4.2 接车进路模型建立 | 第38-42页 |
4.2.1 进路选择多目标规划 | 第38-39页 |
4.2.2 接车进路约束条件 | 第39-42页 |
4.3 发车进路模型建立 | 第42-43页 |
4.3.1 进路选择多目标规划 | 第42页 |
4.3.2 发车进路约束条件 | 第42-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区段站进路调度问题算法研究 | 第44-63页 |
5.1 遗传算法概述 | 第44-45页 |
5.1.1 遗传算法的运算过程 | 第44-45页 |
5.2 进路选择模型的算法研究 | 第45-50页 |
5.2.1 算法设计 | 第45-49页 |
5.2.2 进路选择问题的求解算法 | 第49-50页 |
5.3 算例分析 | 第50-63页 |
5.3.1 金昌车站简介 | 第50页 |
5.3.2 金昌车站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50-59页 |
5.3.3 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 第59-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