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一、历史背景 | 第9页 |
二、现实背景 | 第9-10页 |
三、理论背景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三、现实意义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流程 | 第11-13页 |
一、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二、研究流程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探讨 | 第13-28页 |
第一节 职业认同感相关理论评述 | 第13-20页 |
一、职业认同感定义 | 第13-14页 |
二、职业认同感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三、职业认同感测量维度 | 第20页 |
第二节 公共价值相关理论评述 | 第20-22页 |
第三节 公共服务动机相关理论评述 | 第22-25页 |
一、公共服务动机定义 | 第22-23页 |
二、公共服务动机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页 |
三、公共服务动机现有理论模型 | 第23-25页 |
四、公共服务动机测量维度 | 第25页 |
第四节 各变量之间相互影响之相关性研究 | 第25-28页 |
一、职业认同感和公务员公共价值选择的关系 | 第25-26页 |
二、公务员公共价值选择和公共服务动机的关系 | 第26页 |
三、职业认同感和公共服务动机的关系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假说 | 第28-33页 |
第一节 研究模型与假说 | 第28-30页 |
第二节 抽样方法 | 第30-31页 |
一、抽样对象 | 第30页 |
二、抽样方法 | 第30页 |
三、评估样本数大小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1-33页 |
一、研究量表 | 第31页 |
二、李克特五点量表法 | 第31页 |
三、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 第31-32页 |
四、SPSS软件分析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33-64页 |
第一节 问卷预调查 | 第33-40页 |
一、预调查背景变量分析 | 第33-34页 |
二、预调查信度分析 | 第34-37页 |
三、预调查效度分析 | 第37-40页 |
第二节 问卷正式调查分析 | 第40-64页 |
一、正式调查背景变量分析 | 第40-41页 |
二、均值分析 | 第41-44页 |
三、信度分析 | 第44-46页 |
四、方差分析 | 第46-57页 |
五、相关性分析 | 第57-59页 |
六、回归分析 | 第59-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4-71页 |
第一节 研究发现 | 第64-67页 |
一、职业认同感与公共价值选择关系分析 | 第64-65页 |
二、职业认同感与公共服务动机关系分析 | 第65-66页 |
三、公务员公共价值选择与公共服务动机关系分析 | 第66-67页 |
第二节 实践启示与建议 | 第67-69页 |
一、公务员个人考评应纳入公共服务动机的测评 | 第67-68页 |
二、在官员录用与晋升时建议加入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的考察 | 第68页 |
三、提升公务员的职业认同感 | 第68页 |
四、强化公务员公共价值选择的引导 | 第68-69页 |
五、提高公务员组织内部团队合作水平 | 第69页 |
第三节 研究限制 | 第69页 |
第四节 后续研究建议 | 第69-71页 |
附录 公务员职业认同感、公共价值选择与公共服务动机调查表 | 第7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后记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