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智慧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8-15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一) 研究背景第8页
        (二) 研究意义第8-9页
    二、研究现状述评第9-12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第9-10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第10-12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3页
        (一) 研究思路第12-13页
        (二) 研究方法第13页
    四、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3-15页
        (一) 可能的创新点第13-14页
        (二) 存在的不足第14-15页
第二章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智慧概论第15-28页
    一、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智慧的主要流派及其发展第15-20页
        (一) 儒家生态伦理智慧及其发展第15-18页
        (二) 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智慧及其发展第18-20页
        (三) 佛教生态伦理智慧及其发展第20页
    二、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智慧的主要观点与思想内涵第20-26页
        (一) 儒家:“仁”为核心的生态伦理观第20-22页
        (二) 道家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相统一的生态伦理观第22-24页
        (三) 佛教:“缘起论”为基础、“众生平等”为内容的生态伦理观第24-26页
    三、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智慧的基本特点及精神实质第26-28页
第三章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智慧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关联第28-38页
    一、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第28-33页
        (一) 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第28-30页
        (二) 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挑战第30-32页
        (三) 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应积极借鉴一切优秀成果和思想智慧第32-33页
    二、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智慧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助力第33-36页
        (一)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智慧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厚植土壤滋养第33-36页
        (二)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智慧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第36页
    三、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36-38页
        (一) 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要性第36-37页
        (二) 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可能性第37-38页
第四章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智慧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第38-45页
    一、树立“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观第38-41页
        (一) 正确认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第38-39页
        (二)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39页
        (三) 关爱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存在第39-41页
    二、建立“物我为一”的生命平等观第41-43页
        (一) 正确认识自然万物的价值第41页
        (二) 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第41-42页
        (三)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42-43页
    三、构建“慈悲为怀”的环境友好观第43-45页
        (一) 培育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第43-44页
        (二) 倡导“众生平等”的相处模式第44页
        (三) 追求清净的精神生态第44-45页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研究
下一篇:南京地区农田臭氧干沉降通量的观测与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