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 | 第11-12页 | 
| 1.2.2 交通供求理论 | 第12-13页 | 
| 1.2.3 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关系模型 | 第13-14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发展问题分析 | 第17-27页 | 
| 2.1 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模式 | 第17-18页 | 
| 2.2 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的供求矛盾 | 第18-21页 | 
| 2.3 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的公平性问题 | 第21-25页 | 
| 2.4 解决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发展问题的对策 | 第25-26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出行方式选择模型 | 第27-43页 | 
| 3.1 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8页 | 
| 3.2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调查方法与问卷设计 | 第28-31页 | 
| 3.2.1 调查方法 | 第28-29页 | 
| 3.2.2 调查问卷 | 第29-31页 | 
| 3.3 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出行方式选择模型 | 第31-42页 | 
| 3.3.1 非集计模型基本理论概述 | 第31-32页 | 
| 3.3.2 Nested Logit模型 | 第32-34页 | 
| 3.3.3 高峰时刻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出行选择NL模型 | 第34-39页 | 
| 3.3.4 模型的参数估计与精度检验 | 第39-42页 | 
| 3.3.4.1 模型下层的参数估计与检验 | 第39-41页 | 
| 3.3.4.2 模型上层的参数估计与检验 | 第41-4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发展关系模型 | 第43-54页 | 
| 4.1 城市交通供需平衡理论 | 第43-48页 | 
| 4.1.1 城市交通供需平衡内涵 | 第43-44页 | 
| 4.1.2 交通供需平衡模型 | 第44-48页 | 
| 4.2 居民出行选择的集计化 | 第48-50页 | 
| 4.2.1 非集计模型的集计化方法 | 第48-49页 | 
| 4.2.2 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的集计化 | 第49-50页 | 
| 4.3 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发展关系模型构建 | 第50-5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54-81页 | 
| 5.1 大连市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供需结构分析 | 第54-72页 | 
| 5.1.1 大连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 第55-60页 | 
| 5.1.2 大连市交通供给能力分析 | 第60-71页 | 
| 5.1.3 大连市交通供需矛盾 | 第71-72页 | 
| 5.2 大连市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关系模型实例 | 第72-76页 | 
| 5.2.1 大连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集计化分析 | 第72-73页 | 
| 5.2.2 大连市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发展关系模型应用 | 第73-76页 | 
| 5.3 大连市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发展对策及建议 | 第76-80页 | 
| 5.3.1 实施需求管理调整居民出行需求特性 | 第76-78页 | 
| 5.3.2 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供给 | 第78-80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1页 | 
|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86-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