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4-19页 |
2.1 物流园区集成创新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2.1.1 集成创新 | 第14页 |
2.1.2 物流园区集成创新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2.2 演化经济学理论 | 第15-17页 |
2.2.1 演化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 第15页 |
2.2.2 演化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演化博弈轮 | 第15-16页 |
2.2.3 演化经济学的应用 | 第16-17页 |
2.3 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17-18页 |
2.3.1 系统动力学概论 | 第17页 |
2.3.2 Vensim简介 | 第17-18页 |
2.4 相关理论评述 | 第1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物流园区集成创新系统结构分析 | 第19-24页 |
3.1 物流园区集成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 | 第19-20页 |
3.2 物流园区集成创新系统特征及功能 | 第20-22页 |
3.2.1 园区集群创新系统的特征 | 第20-21页 |
3.2.2 园区集成创新系统的功能 | 第21-22页 |
3.3 物流园区集成创新系统的创新动力 | 第22-23页 |
3.3.1 内生动力 | 第22页 |
3.3.2 外生动力 | 第22-2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四章 物流园区集成创新系统集成创新演化分析 | 第24-38页 |
4.1 物流园区集成创新系统解释结构模型 | 第24-25页 |
4.2 物流园区集成创新子系统集成演化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4.2.1 创新主体及其关系 | 第25页 |
4.2.2 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 | 第25-26页 |
4.3 创新主体间集成演化分析 | 第26-31页 |
4.3.1 博弈分析 | 第26-29页 |
4.3.2 稳定性分析 | 第29-31页 |
4.4 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间演化分析 | 第31-37页 |
4.4.1 博弈分析 | 第31-34页 |
4.4.2 稳定性分析 | 第34-3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物流园区集成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及有效性检验 | 第38-49页 |
5.1 物流园区集成创新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 第38-41页 |
5.1.1 系统边界界定 | 第38-39页 |
5.1.2 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 第39-41页 |
5.2 构建物流园区集成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41-44页 |
5.2.1 系统流图分析 | 第41-42页 |
5.2.2 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42-44页 |
5.3 Vensim环境下的模型有效性检验 | 第44-48页 |
5.3.1 参数设置 | 第44页 |
5.3.2 有效性检验 | 第44-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物流园区集成创新对策及建议 | 第49-52页 |
6.1 创新主体层面 | 第49-50页 |
6.1.1 企业提高自身集成创新能力,保证园区集成创新 | 第49页 |
6.1.2 加快企业信息平台发展,促进企业优质资源整合 | 第49-50页 |
6.2 创新环境层面 | 第50-52页 |
6.2.1 增加对中小企业创新研发的扶持力度,保持园区集成创新稳定发展 | 第50-51页 |
6.2.2 注重吸引高端人才,提高人员创新意识 | 第51页 |
6.2.3 政府加大监管力度,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