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内应急科普宣教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1.3.2 国外应急科普宣教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应急科普 | 第18-19页 |
2.1.2 碎片化 | 第19页 |
2.2 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的理论分析 | 第19-21页 |
2.2.1 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的必要性分析 | 第19-20页 |
2.2.2 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的可行性分析 | 第20-21页 |
2.3 相关理论阐述 | 第21-25页 |
2.3.1 风险社会理论 | 第21-23页 |
2.3.2 整体政府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陕西省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现状调查及其原因分析 | 第25-35页 |
3.1 陕西省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现状调查 | 第25-29页 |
3.1.1 问卷调查法分析 | 第25-28页 |
3.1.2 深度访谈法调查分析 | 第28-29页 |
3.2 陕西省应急知识科普宣教体系建设的概况 | 第29页 |
3.3 陕西省应急科普宣教体系的“碎片化”的表现 | 第29-32页 |
3.3.1 目标体系的碎片化 | 第29-30页 |
3.3.2 知识体系的碎片化 | 第30页 |
3.3.3 组织体系的碎片化 | 第30-31页 |
3.3.4 时间分布的碎片化 | 第31-32页 |
3.4 陕西省应急科普宣教碎片化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3.4.1 应急知识的科普宣教体系缺乏科学规划 | 第32页 |
3.4.2 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制度缺失 | 第32-33页 |
3.4.3 应急宣传内容单调 | 第33页 |
3.4.4 应急知识科普宣教方法形式单一 | 第33-34页 |
3.4.5 组织体系条块分割严重 | 第34页 |
3.4.6 应急科普宣教没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应急知识科普宣教体系概况及启示 | 第35-42页 |
4.1 国外应急知识科普宣教体系的发展 | 第35-39页 |
4.1.1 美国应急科普宣教发展 | 第35-37页 |
4.1.2 日本的应急科普宣教体系建设概况 | 第37-39页 |
4.2 国内应急科普宣教体系概况 | 第39-41页 |
4.2.1 广东省应急宣教培训体系分析 | 第39-40页 |
4.2.2 四川省应急宣教工作新格局分析 | 第40-41页 |
4.3 国内外应急科普宣教的经验对陕西省的启示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整合陕西省碎片化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建设的建议 | 第42-49页 |
5.1 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 | 第42-43页 |
5.1.1 建立地方层面的支持政策 | 第42页 |
5.1.2 科学规划应急科普宣传发展战略 | 第42-43页 |
5.2 应急知识科普宣教体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 第43-44页 |
5.2.1 整合“碎片化”应急科普法律法规 | 第43页 |
5.2.2 加强已有应急科普政策法规的全面落实 | 第43-44页 |
5.3 不同主体和受众知识与内容的有机耦合 | 第44-45页 |
5.3.1 促进不同主体的“多中心”参与 | 第44-45页 |
5.3.2 对待不同受众的因情施教 | 第45页 |
5.4 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工作方法的转变 | 第45-46页 |
5.4.1 由传统的宣教手段向信息技术转变 | 第45-46页 |
5.4.2 建设高质量的科普平台 | 第46页 |
5.5 不同应急职能部门“部门间主义”的确立 | 第46-47页 |
5.5.1 优化“碎片化”的政府应急科普宣教体制 | 第46-47页 |
5.5.2 完善应急科普宣教联动协作机制 | 第47页 |
5.6 应急科普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 第47-49页 |
5.6.1 设立专门机构保障教育常态化 | 第47页 |
5.6.2 应急科普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