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6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1.3.1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3.2 理论基础 | 第17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创新与难点 | 第19-21页 |
1.5.1 预期创新之处 | 第19页 |
1.5.2 难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西安市智慧养老现状分析 | 第21-31页 |
2.1 西安市养老服务基本情况 | 第21-24页 |
2.1.1 人口老龄化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2.1.2 西安市养老服务现状 | 第22-24页 |
2.2 关于智慧养老服务的政策梳理 | 第24-27页 |
2.2.1 国家层面的政策梳理 | 第24-26页 |
2.2.2 西安市层面的政策梳理 | 第26-27页 |
2.3 西安市智慧养老的发展类型分析 | 第27-31页 |
2.3.1 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类型 | 第28页 |
2.3.2 智慧养老住宅区类型 | 第28页 |
2.3.3 智能老年产品类型 | 第28-29页 |
2.3.4 智慧健康管理类型 | 第29页 |
2.3.5 智慧平台建设类型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西安市智慧养老各类型比较分析 | 第31-51页 |
3.1 西安市智慧养老各类型代表机构介绍 | 第31-38页 |
3.1.1 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类型:A、B机构 | 第32-35页 |
3.1.2 智慧老年住宅区类型:C机构 | 第35页 |
3.1.3 智能老年产品类型:A、C、D机构 | 第35-36页 |
3.1.4 智慧健康管理服务:D机构 | 第36页 |
3.1.5 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建设:E机构 | 第36-38页 |
3.2 西安市智慧养老各类型代表机构比较分析 | 第38-51页 |
3.2.1 各代表性对智慧养老的概念理解与具体实践 | 第38-40页 |
3.2.2 各代表性机构类型与规模的比较 | 第40-42页 |
3.2.3 各代表性机构运营状况的比较 | 第42-51页 |
第四章 西安市智慧养老服务需求状况分析 | 第51-57页 |
4.1 不同服务内容的需求分析 | 第51-53页 |
4.1.1 日常生活照料服务 | 第51-52页 |
4.1.2 健康管理及远程监护服务 | 第52页 |
4.1.3 智能社交服务 | 第52-53页 |
4.1.4 智慧老年课堂服务 | 第53页 |
4.2 不同人群的服务需求分析 | 第53-55页 |
4.2.1 高龄、困难老人的服务需求分析 | 第53-54页 |
4.2.2 患病及健康状况不佳老人的服务需求 | 第54页 |
4.2.3 鳏寡孤独及空巢老人的服务需求 | 第54页 |
4.2.4 高收入退休老人的服务需求 | 第54-55页 |
4.3 不同发展类型的需求分析 | 第55-57页 |
第五章 西安市智慧养老需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57-65页 |
5.1 西安市智慧养老供给存在的问题 | 第57-59页 |
5.1.1 智慧养老服务发展不健全 | 第57-58页 |
5.1.2 专业养老服务人员供给不足 | 第58-59页 |
5.2 西安市智慧养老需求存在的问题 | 第59页 |
5.2.1 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需求意愿不强 | 第59页 |
5.3 西安市智慧养老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59-65页 |
5.3.1 政策制度及行业标准缺失 | 第59-61页 |
5.3.2 养老服务人员薪资水平及社会认同度低 | 第61-62页 |
5.3.3 传统观念及支付水平制约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 | 第62-65页 |
第六章 推进西安市智慧养老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65-69页 |
6.1 健全智慧养老政策支持及行业标准 | 第65页 |
6.1.1 规范智慧养老服务行业标准 | 第65页 |
6.1.2 加大智慧养老服务财政支持 | 第65页 |
6.2 整合养老服务数据及资源 | 第65-66页 |
6.2.1 推进大数据信息共享 | 第65-66页 |
6.2.2 积极推进西安市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建设 | 第66页 |
6.3 不断扩充智慧养老服务内容 | 第66-67页 |
6.3.1 加强紧急救助服务 | 第66-67页 |
6.3.2 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 第67页 |
6.4 加强专业养老人才培养 | 第67-69页 |
6.4.1 提升专业人才输送 | 第67-68页 |
6.4.2 提高服务专业水平 | 第68页 |
6.4.3 降低人才流失率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