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绪论第9-12页
第一章 异化理论概述第12-18页
    1.1 异化概念内涵的演变第12-16页
        1.1.1 异化一词的词源学含义第12-13页
        1.1.2 霍布斯、卢梭在国家权利意义上使用异化含义第13-14页
        1.1.3 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赫斯对异化的理解第14-16页
    1.2 异化理论的当代发展第16-18页
第二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文本解读第18-29页
    2.1 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文本解读第18-24页
        2.1.1 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初步运用第18-19页
        2.1.2 马克思的政治异化思想第19-20页
        2.1.3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第20-22页
        2.1.4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逐步完善第22页
        2.1.5 马克思对异化根源的进一步探索第22-23页
        2.1.6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成熟化发展第23页
        2.1.7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意义第23-24页
    2.2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文本解读第24-29页
        2.2.1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基本思想第24-27页
        2.2.2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意义第27-29页
第三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关系第29-34页
    3.1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相同点第29-31页
        3.1.1 二者得出理论的基本思路一致第29页
        3.1.2 二者理论的本质精神一致第29-30页
        3.1.3 二者探讨异化或物化的根源一致第30-31页
    3.2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不同点第31-34页
        3.2.1 二者在对象化、物化、异化概念的区分与使用上不同第31-32页
        3.2.2 马克思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批判侧重点和落脚点不同第32-33页
        3.2.3 马克思和卢卡奇扬弃异化或物化的途径不同第33-34页
第四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比较研究的当代价值第34-37页
    4.1 理论价值和意义第34页
    4.2 现实价值和意义第34-37页
        4.2.1 正确认识当代社会的“异化”现象第34-35页
        4.2.2 合理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第35-37页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详细摘要第43-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重点、特点与改进对策研究
下一篇:植物适应干旱梯度变化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磷计量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