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非接触式人体测量相关研究 | 第13-19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非接触式人体测量技术的应用 | 第17-18页 |
1.2.3 当前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1.3 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及框架 | 第19-23页 |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1.4 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人体截面轮廓曲线与图形验证方法相关研究 | 第24-30页 |
2.1 人体截面轮廓曲线研究 | 第24-27页 |
2.1.1 重要性 | 第24-25页 |
2.1.2 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2.2 图形验证研究 | 第27-28页 |
2.2.1 重要性 | 第27页 |
2.2.2 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人体测量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 第30-38页 |
3.1 手工人体测量实验 | 第30-31页 |
3.1.1 实验工具 | 第30页 |
3.1.2 实验条件 | 第30-31页 |
3.1.3 测量项目 | 第31页 |
3.1.4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3.2 非接触式测量实验 | 第31-34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3.2.2 实验条件 | 第32-33页 |
3.2.3 数据采集 | 第33-34页 |
3.3 基于手动测量数据的体型聚类分析 | 第34-36页 |
3.3.1 确定体型指数 | 第34页 |
3.3.2 体型指数与特征值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3.3.3 基于K-means的体型聚类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女体标准和非接触式胸围曲线图形生成与模型构建 | 第38-68页 |
4.1 图形生成和模型构建方法设计 | 第38-46页 |
4.1.1 胸部控制部位尺寸采集 | 第38-39页 |
4.1.2 初始点坐标采集方法 | 第39-40页 |
4.1.3 拟合点坐标获取方法 | 第40-42页 |
4.1.4 胸围曲线模型构建方法 | 第42-46页 |
4.2 标准胸围曲线图形生成与模型构建 | 第46-56页 |
4.2.1 初始点坐标采集 | 第46-48页 |
4.2.2 图形生成及误差分析 | 第48-49页 |
4.2.3 拟合点坐标获取 | 第49-50页 |
4.2.4 模型构建及误差分析 | 第50-51页 |
4.2.5 标准胸围曲线模型验证 | 第51-56页 |
4.3 非接触测量胸围曲线图形生成与模型构建 | 第56-67页 |
4.3.1 胸围曲线特征值提取 | 第57页 |
4.3.2 图形生成及误差分析 | 第57-59页 |
4.3.3 拟合点坐标获取 | 第59-60页 |
4.3.4 模型构建及误差分析 | 第60-62页 |
4.3.5 非接触胸围曲线模型验证 | 第62-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非接触式胸围曲线与标准胸围曲线图形验证 | 第68-86页 |
5.1 数据验证方法 | 第68-71页 |
5.1.1 基于胸围档差值的数据验证 | 第68-70页 |
5.1.2 SPSS配对样本T检验 | 第70-71页 |
5.2 基于面积的曲线图形验证方法 | 第71-83页 |
5.2.1 积分求叠加面积 | 第71-75页 |
5.2.2 面积临界值范围确定 | 第75-76页 |
5.2.3 图形验证方法验证 | 第76-83页 |
5.3 可行性分析 | 第83-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9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6-8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