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新型氟硅材料的制备及疏水疏油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有机硅工业发展概况第12-13页
    1.2 氟硅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1 氟硅油材料第13-14页
        1.2.2 氟硅橡胶材料第14-15页
        1.2.3 氟硅树脂涂料第15页
        1.2.4 氟硅表面活性剂第15-16页
    1.3 氟硅单体的制备方法第16-18页
        1.3.1 直接缩合法第16页
        1.3.2 有机金属化合物法第16-17页
        1.3.3 热缩合法第17页
        1.3.4 硅氢加成法第17-18页
    1.4 硅氢加成反应催化剂第18-22页
        1.4.1 均相催化剂第18-20页
            1.4.1.1 铂配合物催化剂第18-19页
            1.4.1.2 铑配合物催化剂第19-20页
            1.4.1.3 钌配合物催化剂第20页
        1.4.2 多相催化剂第20-22页
            1.4.2.1 无机物固载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第20-21页
            1.4.2.2 高分子金属络合催化剂第21-22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铂系催化剂的硅氢加成反应第23-48页
    2.1 实验部分第23-26页
        2.1.1 实验试剂第23页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3-24页
            2.1.2.1 FT-IR光谱第23页
            2.1.2.2 核磁共振第23页
            2.1.2.3 元素分析第23-24页
            2.1.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4页
            2.1.2.5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4页
        2.1.3 催化剂的制备第24-25页
        2.1.4 硅氢加成反应第25页
        2.1.5 产物的分离提纯与反应物转化率的计算第25-26页
    2.2 Pt/SiO_2催化剂催化全氟己基乙烯和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第26-34页
        2.2.1 产物结构的鉴定第26页
            (1) 核磁图谱第26页
            (2) 红外表征第26页
        2.2.2 催化剂的表征第26-28页
        2.2.3 结果与结论第28-34页
            2.2.3.1 不同催化剂对全氟己基乙烯和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影响第28-29页
            2.2.3.2 反应温度对全氟己基乙烯和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影响第29-30页
            2.2.3.3 反应时间对全氟己基乙烯和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影响第30-31页
            2.2.3.4 催化剂用量对全氟己基乙烯和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影响第31-32页
            2.2.3.5 二氧化硅固载PEG络合铂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情况第32-34页
    2.3 Pt/5A-分子筛催化剂催化全氟己基乙烯和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第34-41页
        2.3.1 产物结构的鉴定第34页
        2.3.2 催化剂的表征第34-35页
        2.3.3 结果与结论第35-41页
            2.3.3.1 不同催化剂对全氟己基乙烯和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影响第35-36页
            2.3.3.2 反应温度对全氟己基乙烯和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影响第36-37页
            2.3.3.3 反应时间对全氟己基乙烯和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影响第37-38页
            2.3.3.4 催化剂用量对全氟己基乙烯和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影响第38-39页
            2.3.3.5 5A-分子筛固载PEG络合铂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情况第39-41页
    2.4 Pt/TiO_2系催化剂催化全氟己基乙烯和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第41-47页
        2.4.1 产物结构的鉴定第41页
        2.4.2 催化剂的表征第41-42页
        2.4.3 结果与结论第42-47页
            2.4.3.1 反应温度对全氟己基乙烯和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影响第42-43页
            2.4.3.2 反应时间对全氟己基乙烯和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影响第43-44页
            2.4.3.3 催化剂用量对全氟己基乙烯和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影响第44-45页
            2.4.3.4 二氧化钛固载铂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情况第45-46页
            2.4.3.5 不同催化剂及反应装置对全氟己基乙烯和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影响第46-47页
    2.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氟硅材料疏水疏油性能的研究第48-60页
    3.1 实验部分第48-50页
        3.1.1 仪器与试剂第48-49页
            3.1.1.1 主要试剂第48页
            3.1.1.2 主要仪器第48-49页
        3.1.2 不同基质表面氟硅涂层的制备第49-50页
            3.1.2.1 基片的预处理第49页
            3.1.2.2 氟硅溶胶的制备第49-50页
            3.1.2.3 基片表面薄膜的制备第50页
    3.2 测试及表征方法第50-51页
        3.2.1 接触角测试第50页
        3.2.2 薄膜表面形貌的分析第50-5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1-59页
        3.3.1 不同氟硅溶胶薄膜的疏水疏油性能第51页
        3.3.2 反应温度对薄膜疏水疏油性能的影响第51-52页
        3.3.3 TEOS配比对薄膜疏水疏油性能的影响第52-53页
        3.3.4 钢片表面活化方式对薄膜疏水疏油性能的影响第53-54页
        3.3.5 玻片表面处理方式对薄膜疏水疏油性能的影响第54-55页
        3.3.6 湿润特性第55-56页
        3.3.7 薄膜表面形貌的分析第56-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总结第60-62页
附图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氯乙烯轻质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猪Sirtuin家族基因的克隆及脂肪生成中SIRT3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