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2页 |
1.3 主要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2 冲击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13-18页 |
2.1 冲击动力学发展 | 第13页 |
2.2 冲击动力学概念 | 第13页 |
2.3 冲击问题分析的内容 | 第13-16页 |
2.3.1 中高应变率下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质 | 第13-14页 |
2.3.2 结构在冲击荷载下的动态响应 | 第14-15页 |
2.3.3 能量的吸收 | 第15-16页 |
2.4 刚性圆球对薄板的压陷 | 第16-17页 |
2.5 小结 | 第17-18页 |
3 试验平台简介与试验方案的设计 | 第18-28页 |
3.1 试验平台简介 | 第18-21页 |
3.2 试验仪器及连接方案 | 第21-23页 |
3.3 试验方案的设计 | 第23-28页 |
3.3.1 缓冲材料的选择 | 第23-26页 |
3.3.2 试验工况命名及编号 | 第26-27页 |
3.3.3 具体试验方案 | 第27-28页 |
4 单一材料垫层防护缓冲方案的缓冲性能试验研究 | 第28-56页 |
4.1 单一材料垫层各工况下撞击试验现场图片 | 第28-29页 |
4.2 单一材料垫层各工况下撞击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9-51页 |
4.2.1 50cm厚砂子 | 第29-33页 |
4.2.2 40cm厚砂子 | 第33-36页 |
4.2.3 30cm厚砂子 | 第36-38页 |
4.2.4 25cm厚砂子 | 第38-39页 |
4.2.5 50cm厚土 | 第39-44页 |
4.2.6 40cm厚土 | 第44-47页 |
4.2.7 30cm厚土 | 第47-49页 |
4.2.8 25cm厚土 | 第49-51页 |
4.3 同种材料垫层对比试验分析 | 第51-52页 |
4.3.1 缓冲垫层为砂子时,落石下落高度H和a及F的关系 | 第51-52页 |
4.3.2 缓冲垫层为土时,落石下落高度H和a及F的关系 | 第52页 |
4.4 不同材料垫层对比试验分析 | 第52-55页 |
4.4.1 H一定时,h对a和F的影响 | 第53页 |
4.4.2 h一定时, H对a和F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3 材料不同时,h和H对缓冲垫层表面破坏深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4.5 单一材料垫层防护缓冲方案小结 | 第55-56页 |
5 复合材料垫层防护缓冲方案的缓冲性能试验研究 | 第56-69页 |
5.1 复合材料垫层各工况下撞击试验现场图片 | 第56-57页 |
5.2 复合材料垫层各工况下撞击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67页 |
5.2.1 25cm厚砂子+10cm厚XPS板 | 第57-60页 |
5.2.2 25cm厚砂子+5cm厚XPS板 | 第60-62页 |
5.2.3 25cm厚土+10cm厚XPS板 | 第62-65页 |
5.2.4 25cm厚土+5cm厚XPS板 | 第65-67页 |
5.3 复合材料垫层与单一材料垫层对比试验分析 | 第67页 |
5.3.1 复合材料与单一材料对垫层表面破坏深度的影响 | 第67页 |
5.3.2 复合材料与单一材料对支座冲量和加速度峰值的影响 | 第67页 |
5.4 复合材料单层XPS板和双层XPS板对比试验分析 | 第67-68页 |
5.5 复合材料垫层防护缓冲方案小结 | 第68-69页 |
6 试验数据汇总分析及几种理论计算方法的应用与改进探究 | 第69-81页 |
6.1 试验测试数据汇总 | 第69-72页 |
6.2 试验测试数据分析 | 第72-73页 |
6.2.1 相同材料汇总表数据综合分析 | 第72页 |
6.2.2 不同材料汇总表数据综合分析 | 第72-73页 |
6.3 几种落石冲击力计算方法同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73-81页 |
6.3.1 日本道路公团方法 | 第73-74页 |
6.3.2 瑞士Labiouse方法 | 第74页 |
6.3.3 路基规范方法 | 第74-75页 |
6.3.4 杨其新、关宝树方法 | 第75-77页 |
6.3.5 各算法结果同试验值对比分析 | 第77-8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7.1 结论 | 第81-82页 |
7.2 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附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