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水资源现状 | 第11页 |
1.1.2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 第11-12页 |
1.2 生物滤池工艺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 第12-15页 |
1.2.1 生物活性炭技术 | 第13-14页 |
1.2.2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 | 第14-15页 |
1.3 不同滤料在生物滤池中的应用现状 | 第15-17页 |
1.3.1 改性沸石在生物滤池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2 生物活性炭滤料在生物滤池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4 课题的背景及来源 | 第17-20页 |
1.4.1 原水水质情况分析 | 第17-19页 |
1.4.2 课题背景 | 第19-20页 |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试验装置和方法 | 第21-26页 |
2.1 试验的技术路线 | 第21页 |
2.2 试验装置 | 第21-24页 |
2.2.1 中试试验装置概况 | 第22-23页 |
2.2.2 小试试验装置概况 | 第23-24页 |
2.3 常规指标分析和试验仪器 | 第24-26页 |
第3章 生物滤池启动阶段除水中污染物的小试研究 | 第26-38页 |
3.1 小试活性炭生物工艺的启动 | 第26-28页 |
3.2 启动阶段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分析 | 第28-34页 |
3.2.1 启动阶段氨氮的去除规律 | 第28-30页 |
3.2.2 启动阶段亚硝酸盐氮的转化规律 | 第30-32页 |
3.2.3 启动阶段硝酸盐氮的转化规律 | 第32-34页 |
3.3 启动阶段对出水UV254 的控制 | 第34-36页 |
3.4 小试试验对出水DOC的控制 | 第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污染物浓度变化对出水水质影响 | 第38-47页 |
4.1 氨氮浓度变化对不同滤料生物过滤去除氨氮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 氨氮浓度变化对不同滤料生物过滤净化亚硝酸盐氮效果的影响 | 第40-42页 |
4.3 氨氮浓度变化对不同滤料生物过滤净化硝酸盐氮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4.4 氨氮浓度变化对不同滤料生物过滤净化总氮效果的影响 | 第43-45页 |
4.5 氨氮浓度变化对不同滤料生物过滤净化DOC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生物滤池工艺除低温低浊水中污染物的中试研究 | 第47-60页 |
5.1 中试活性炭生物工艺的启动 | 第47-49页 |
5.2 启动期间试验对氨氮的去除研究 | 第49-53页 |
5.2.1 启动过程中臭氧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9-51页 |
5.2.2 启动过程中不同滤料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5.2.3 启动过程中臭氧投加及不同滤料对氨氮去除影响分析 | 第52-53页 |
5.3 稳定阶段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转化与控制 | 第53-56页 |
5.3.1 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相互转化的探讨 | 第53-54页 |
5.3.2 转化原理 | 第54页 |
5.3.3 低温低浊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转化 | 第54-56页 |
5.4 不同滤料滤柱对UV254 的控制 | 第56-58页 |
5.5 不同滤料滤柱对DOC的控制 | 第58-5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中试试验生物特性分析 | 第60-65页 |
6.1 生物指标测定方法 | 第60-61页 |
6.1.1 生物量测定方法 | 第60页 |
6.1.2 硝化菌活性测定 | 第60-61页 |
6.2 生物指标分析 | 第61-64页 |
6.2.1 单位滤池体积生物量 | 第61-62页 |
6.2.2 单位滤池体积氨氧化活性 | 第62-63页 |
6.2.3 氨氧化活性/单位重量生物量 | 第63-6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