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TRPV1参与针、灸不同刺激方法对小鼠穴区局部效应和胃运动调节中枢响应差异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14-15页
引言第15-18页
课题资助第18-19页
第一部分 :针、灸不同刺激方法对足三里、大椎、关元穴区肥大细胞和伤害性神经肽差异性研究第19-4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0-26页
        1.1 材料第20-21页
            1.1.1 实验动物第20页
            1.1.2 主要器械第20-21页
            1.1.3 主要试剂第21页
        1.2 方法第21-26页
            1.2.1 动物分组第21页
            1.2.2 干预方法第21-22页
            1.2.3 实验步骤第22页
            1.2.4 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第22-23页
            1.2.5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共聚焦技术第23-24页
            1.2.6 ELISA检测皮肤中5-HT和HA含量表达第24页
            1.2.7 WesternBlot检测皮肤中CGRP、SP和VR1含量表达第24-25页
            1.2.8 统计学方法第25-2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6-43页
        2.1 针、灸前后C57BL/6小鼠足三里、大椎、关元穴区肥大细胞的分布及脱颗粒计数第26-30页
        2.2 针、灸前后C57BL/6小鼠足三里、大椎、关元穴区5-HT、HA与鬼笔环肽(血管)的表达第30-35页
        2.3 针、灸前后C57BL/6小鼠足三里、大椎、关元穴区CGRP和SP的表达第35-39页
        2.4 针、灸前后C57BL/6小鼠足三里、大椎、关元穴区VR1的表达第39-43页
    3 讨论第43-46页
        3.1 针、灸对足三里、大椎、关元穴区组织肥大细胞的影响第43-44页
        3.2 针、灸对足三里、大椎、关元穴区组织HA和5-HT的影响第44页
        3.3 针、灸对足三里、大椎、关元穴区组织伤害性神经肽的影响第44-46页
第二部分 :TRPV1参与针、灸不同刺激方法对小鼠足三里穴区启动机制差异的影响第46-6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52页
        1.1 材料第47-48页
            1.1.1 实验动物第47页
            1.1.2 主要器械第47-48页
            1.1.3 主要试剂第48页
        1.2 方法第48-52页
            1.2.1 动物分组第48页
            1.2.2 干预方法第48-49页
            1.2.3 实验步骤第49页
            1.2.4 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第49-50页
            1.2.5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共聚焦技术第50-51页
            1.2.6 ELISA检测皮肤中5-HT和HA含量表达第51页
            1.2.7 WesternBlot检测皮肤中CGRP和SP含量表达第51-52页
            1.2.8 统计学方法第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60页
        2.1 C57/BL6和TRPV1小鼠针、灸前后足三里穴区肥大细胞的分布及脱颗粒计数第52-54页
        2.2 C57/BL6和TRPV1小鼠针、灸前后足三里穴区HA和5-HT的表达第54-57页
        2.3 C57/BL6和TRPV1小鼠针、灸前后足三里穴区CGRP和SP的表达第57-60页
    3 讨论第60-62页
        3.1 针、灸对C57BL/6和TRPV1-/-小鼠足三里穴区皮肤中肥大细胞及脱颗粒释放物的影响第60-61页
        3.2 针、灸对C57BL/6和TRPV1-/-小鼠足三里穴区皮肤中伤害性神经肽的影响第61-62页
第三部分 :TRPV1参与针、灸刺激小鼠足三里穴区对调节胃运动中枢响应机制差异的影响第62-7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3-67页
        1.1 材料第63-64页
            1.1.1 实验动物第63页
            1.1.2 主要器械第63-64页
            1.1.3 主要试剂第64页
        1.2 方法第64-67页
            1.2.1 动物分组第64页
            1.2.2 干预方法第64-65页
            1.2.3 实验步骤第65页
            1.2.4 ELISA检测小鼠脑皮质中GHSR含量表达第65-66页
            1.2.5 WesternBlot检测大脑皮质中5-HT1A、5-HT2C、5-HT3、5-HT4、5-HT7含量表达第66页
            1.2.6 统计学方法第66-6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7-73页
        2.1 C57BL/6和TRPV1小鼠针、灸前后大脑脑皮质GHSR含量表达第67-68页
        2.2 C57BL/6和TRPV1小鼠针、灸前后大脑脑皮质5-HT1A含量表达第68-69页
        2.3 C57BL/6和TRPV1小鼠针、灸前后大脑脑皮质5-HT2C含量表达第69-70页
        2.4 C57BL/6和TRPV1小鼠针、灸前后大脑脑皮质5-HT3含量表达第70-71页
        2.5 C57BL/6和TRPV1小鼠针、灸前后大脑脑皮质5-HT4含量表达第71-72页
        2.6 C57BL/6和TRPV1小鼠针、灸前后大脑脑皮质5-HT7含量表达第72-73页
    3 讨论第73-76页
        3.1 针刺或热灸对C57BL/6和TRPV1-/-小鼠大脑皮质GHSR含量表达的影响第73-74页
        3.2 针刺或热灸对C57BL/6和TRPV1-/-小鼠大脑皮质5-HT相关受体含量表达的影响第74-76页
第四部分 :全文讨论第76-82页
    1、针刺与艾灸是中医特色外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第76页
    2、针、灸不同刺激方法对不同穴位的局部启动机制差异的影响第76-79页
        2.1 选穴依据第76-77页
        2.2 肥大细胞和伤害性神经肽与针灸局部启动机制的关系第77-78页
        2.3 针、灸足三里、大椎、关元穴对穴区肥大细胞和伤害性神经肽产生的不同影响第78-79页
    3、TRPV1参与针、灸刺激足三里局部启动机制和胃运动调节的中枢响应机制差异的影响第79-82页
        3.1 选穴依据第79页
        3.2 TRPV1参与针、灸刺激足三里局部启动机制差异的影响第79-80页
        3.3 TRPV1参与针、灸刺激足三里对胃运动调节的中枢响应差异的影响第80-82页
结论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第90-92页
    一、发表论文情况第90-91页
    二、参与课题情况第91页
    三、获奖情况第91-92页
综述第92-106页
    参考文献第103-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医体质、证型与ADAMTS-4、5基因多态性及血清ADAMTS-4、5水平关联性的研究
下一篇:艾灸生物传热物理学特性及穴位组织中温度场传播过程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