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改进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评价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15-18页 |
2 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的理论分析和经验借鉴 | 第18-30页 |
·政府干预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18-22页 |
·保护贸易政策理论主要思想的引入 | 第18-20页 |
·保护贸易政策理论的作用 | 第20-21页 |
·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在贸易保护中的价值 | 第21-22页 |
·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功能和实施路径 | 第22-25页 |
·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功能 | 第22-24页 |
·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的实施路径 | 第24-25页 |
·国外的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借鉴 | 第25-30页 |
·美国进出口许可证管理 | 第26-27页 |
·巴西进出口许可证管理 | 第27-28页 |
·国外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 第28-30页 |
3 我国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历史和现状分析 | 第30-38页 |
·我国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发展历程回顾 | 第30-32页 |
·恢复-重建阶段 | 第30-31页 |
·汇率并轨改革阶段 | 第31页 |
·入世改进阶段 | 第31-32页 |
·我国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 第32-34页 |
·国际市场的被动设限 | 第32-33页 |
·调控方式相对滞后 | 第33页 |
·调控手段略有不足 | 第33-34页 |
·管理成效略显不足 | 第34页 |
·统计分析功能薄弱 | 第34页 |
·我国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4-38页 |
·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34-35页 |
·世界贸易规则对我国许可证管理政策的制约 | 第35-36页 |
·政府职能未完全转变 | 第36页 |
·调控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36-38页 |
4 我国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的改进 | 第38-47页 |
·完善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外部环境 | 第38-39页 |
·国内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8-39页 |
·依据国际法调整国内立法 | 第39页 |
·外贸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机制改进 | 第39页 |
·按照国际惯例对进出口许可证管理进行优化 | 第39-41页 |
·改进许可证管理的实施理念 | 第40页 |
·健全决策和监控体系 | 第40-41页 |
·推进签发管理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 第41页 |
·积极推动进出口许可证管理职能转变 | 第41-43页 |
·整合提高管理机构的职能和效率 | 第42页 |
·构建商会等非官方组织与许可证管理协调的体系 | 第42-43页 |
·进一步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 第43页 |
·以先进的网络平台建构技术保证 | 第43-47页 |
·统一发证平台提高网络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 第43-44页 |
·逐步延伸打印终端促使贸易便利化 | 第44-45页 |
·推动无纸贸易保证贸易的便利化 | 第45页 |
·强化统计分析发挥贸易预警作用 | 第45-47页 |
5 案例解析:我国大豆进口许可证管理的改进 | 第47-53页 |
·我国大豆进口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第47-49页 |
·大豆进口采用许可证管理的背景 | 第47-49页 |
·大豆产业现状问题分析 | 第49页 |
·我国大豆进口许可证管理作用分析 | 第49-51页 |
·非转基因证明对大豆进口的限制作用 | 第50页 |
·进口许可证管理对大豆产业的保护作用 | 第50-51页 |
·我国大豆进口许可证管理的改进 | 第51-53页 |
·大豆进口已纳入到自动进口管理 | 第51-52页 |
·行业组织配合商品管理协调监控 | 第52页 |
·自动进口许可证操作的网络化 | 第52页 |
·完善进口统计分析预警功能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